6月15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文件,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推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第一个五年,能源低碳转型进入碳达峰关键期,全市能源结构调整面临更大挑战。
发展目标:能源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规划》目标,到2025年,煤炭供应保障能力达到5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650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620亿千瓦时;常规天然气、页岩气产量分别达到50亿立方米、135亿立方米;成品油供应能力达到1050万吨。
能源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总量责任权重达到国家下达计划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煤炭消费比重降低至40%,石油消费比重保持在15%,天然气消费比重达到20%。
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GDP能耗下降指标达到国家要求;火电平均供电煤耗控制在300克标煤/千瓦时以下,电网综合线损率控制在4.8%以下;建成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配电网供电可靠率在99.893%以上。
到2025年,完成老旧居民小区供电设施改造,实现“一户一表”全覆盖,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达900千瓦时以上。
构建多元安全的能源供给体系
《规划》提出到2025年,本市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400万吨标准煤以上。如何实现?重庆将从煤、电、油气等能源供应保障、万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提升能源运行安全水平等方面构筑能源供给“安全网”。
在强化电力供应保障方面,将推进川渝特高压主网架建设,建成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四川天府南至铜梁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力争2025年外来电力输送能力达到1500万—1900万千瓦。
在完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方面,将加强地方电网与国家电网互联互通,实现各供区均衡供电,潮流分布合理,电能质量稳定可靠。同时依托港口码头、铁路站点、用户货场,适时新建、改扩建一批储煤基地,力争全市储煤能力达到750万吨/年以上。构建以地下储气库为主,气田调峰、CNG和LNG储备站为辅,可中断用户为补充的天然气综合性调峰系统。力争到2025年,全市储气调峰能力达到38.6亿立方米。
完善城市居民用能基础设施,提升110千伏和10千伏城市配电网供电能力,促进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等多元化负荷与配电网协调有序发展。
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未来五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推动能源产业全面升级。《规划》提出,实施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科学有序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首先要降低煤炭在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中的占比,持续提高清洁能源供给占比,比如提高风电发电效率、有序推进整县屋顶光伏建设、因地制宜推动生物质发电等。严格控制钢铁、化工、水泥等用煤行业煤炭消费,有序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工程。减少能源产业碳排放,加强化石能源开发生产碳减排,推动能源加工储运提效降碳。推动天然气与太阳能、地热源、水源等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加快“油气电氢”综合能源站建设,完善LNG加气站点网络化布局,增加LNG加气站加注功能,形成覆盖全市的LNG加气站网络体系。
其次,促进重点行业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工业、建筑、交通运输、新基建、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实施重点节能工程,以重点行业能效提升为抓手,构建覆盖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制造体系。
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合作
《规划》提到,要积极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强能源资源对接。
在川渝合作方面,发挥川渝两地电力供需、电源结构互补特性,指导两省市电力市场主体加强中长期电力合作,推进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探索建立川渝两地电力交易机构工作融合机制,共同培育发展电力现货市场、川渝一体化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
发挥川渝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消费活跃、管网调度灵活、市场联通范围广、价格传导性强的优势,以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为平台,建设全国性天然气中心市场。
加强煤炭跨区域合作,推动在川渝地区主要煤炭消费区域以及运输通道关键节点建立煤炭储备基地。建立川渝区域成品油市场监控信息共享机制,增强市场监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快推动成渝氢走廊建设,争取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政策落地成渝地区,促进以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都都市圈为龙头的产业先行城市的氢能产业发展,助力成渝之间走廊城市的氢能产业布局。
上游新闻记者 陈瑜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