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CPI同比涨幅重回“2时代”。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显示,CPI同比上涨2.1%,环比上涨0.4%。哪些因素推动了4月份CPI的上涨?
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表示,4月份CPI温和上涨,主要是受国内疫情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做好保供稳价,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稳中有降,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4月份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2%转为上涨0.9%,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食品中,因疫情期间物流成本上升,加之囤货需求增加,薯类、鸡蛋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8.8%、7.1%和5.2%;随着生猪产能逐步调整、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有序开展,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9.3%转为上涨1.5%;鲜菜上市量增加,价格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3.5%。
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20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油价变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8%和3.0%;受小长假因素影响,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和长途汽车价格分别上涨14.9%、6.8%和1.5%。
从同比看,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5%转为上涨1.9%,影响CPI上涨约0.35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鲜果、鸡蛋和薯类价格分别上涨24.0%、14.1%、13.3%和11.8%,涨幅比上月均有扩大;猪肉价格下降33.3%,降幅比上月收窄8.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1.7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9.0%、31.7%和26.9%;住房保养维修及管理、教育服务价格分别上涨3.1%和2.6%。
据测算,在4月份2.1%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4个百分点。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也分析表示,4月份CPI涨幅扩大既有食品方面的因素,也有非食品方面的推动作用。从食品来看,近期新冠疫情有所反弹,一些地方采取的防控措施导致地区物流明显受阻,水果鸡蛋等价格延续上涨趋势;同时,猪肉价格同比降幅收窄,对CPI的拖累效应减弱。从非食品来看,国际油价仍高位运行,对国内的传导也在继续。
“二季度猪肉平均批发价大幅上行概率较低,但猪周期在二季度末或三季度初将开启,届时猪肉价格会迎来一轮上涨行情,对CPI起到推升作用。”郑后成认为,后续CPI或继续保持温和上涨。
相关:
4月份PPI涨幅回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但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保供稳价决策部署,P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
从环比看,PPI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8%,涨幅回落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2%,涨幅与上月相同。国际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国内相关行业价格涨幅回落。
从同比看,PPI上涨8.0%,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3%,涨幅回落0.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0%,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继续显现,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涨幅回落的有22个,比上月增加1个。
据测算,在4月份8.0%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5.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2.1个百分点。
上游新闻记者 孙琼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