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消息,昨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将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意见》的出台肯定了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过往应用成果及未来发展潜力;除此之外,也将进一步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司法领域的深度融合。
《意见》共包括7个部分和32条建议,明确了加强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总体要求和人民法院区块链平台建设要求。
《意见》明确了总体目标之一是,到2025年,建成人民法院与社会各行各业互通共享的区块链联盟,形成较为完备的区块链司法领域应用标准体系,数据核验、可信操作、智能合约、跨链协同等基础支持能力大幅提升。
此外,《意见》还指出要充分发挥区块链在数据防篡改、优化业务流程、互通联动、互任可信等方面的作用,以提升司法公信力、提高司法效率、增强司法协同能力、服务经济社会治理。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刘扬认为,《意见》不仅明确了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充分说明区块链是新时代司法工作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
“该意见的出台将推动全国区块链司法应用进入新阶段。”欧科云链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蒋照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这预示着已有的司法区块链“骨架”上将增加更多“血肉”,逐步建立与各行各业互通共享的区块链联盟,构建更加科学可信的司法环境。
去年11月,在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六部门联合举办的“区块链在司法领域应用研讨会暨信息技术与法治建设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上,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提出,人民法院将在“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建设,促进区块链技术与审判执行业务应用相互牵引、迭代发展。
区块链与司法领域的深度融合
司法一直是区块链应用的重要场景之一。资本实验室《2022全球区块链应用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区块链应用案例共1290起,包括156起政务应用案例。其中,司法/执法的区块链应用场景占比最高,达24%。
在我国,“区块链+法治”是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的特色领域之一。今年1月份,中央网信办、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等十六个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公布了15个综合性和164个特色领域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其中,全国共有包括北京市司法局在内的8家司法行政机关成为“区块链+法治”特色领域试点。
刘扬指出,司法会是区块链重要应用前景之一的原因主要在于司法工作以公信力为重要前提,而区块链技术的可溯源、不可篡改等特性符合司法工作的必然要求。
实际上,区块链在我国司法领域的落地,早有多项成熟的先例。区块链最早在司法领域的应用是电子证据,可以追溯到2018年。彼时,杭州互联网法院首次在案件审理中确认了经区块链存证的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
区块链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目前已在司法存证、跨部门数据共享、协同办案等司法领域开展系统化应用。与此同时,司法机关也在探索区块链在行业的创新应用。
据北京市司法局官网,其创新应用试点工作将聚焦在行政执法监督和监狱刑罚执行业务两个方面。以监狱刑罚执行业务为例,区块链技术会融入计分考核、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业务流程,实现关键环节数据上链存证、不可篡改、能够追溯。
“对于一些高度敏感数据,结合联邦学习与多方安全计算技术,能够实现多方之间的数据可用不可见,用技术来解决数据可信共享的难题。”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数字政法部总经理李吉明博士告诉区块链日报记者。
原标题:最高法发布关于加强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意见 明确到2025年建成区块链联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