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深阅读丨非遗上的“重庆年”
02-13 08:14:44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随着一首儿时的童谣在脑海中想起,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

过年,有不少习俗:迎财神、贴春联、穿新衣、包压岁钱……

其实,在重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有不少非遗和过年有关,比如九龙楹联中的写春联,剪福字、糖画、捏面人、秀山花灯等等。

今天,我们将详细解读这些与过年有关的非遗,唤起大家儿时关于过年的记忆。

非遗档案

九龙楹联,重庆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九龙坡区九龙镇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春联是其中的重要类型。

目前,九龙楹联的春联已有近4万副。

downLoad-20180213072530_副本.jpg

李新华为居民写春联。

九龙楹联

春联添喜,颇有讲究 “福”字出现得最多

69岁的李新华是九龙楹联的代表性传承人。每年春节,就是他最忙的时候,“每天都要写几十副春联。”今年,他又为各社区的居民写了300多副春联。

讲究

李新华从小在九龙镇长大,9岁时就学习写作九龙楹联。当时,楹联文化在九龙镇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有一副楹联。

“小时候,每到春节,我就挨家挨户地看他们贴的春联。”李新华说,遇到不懂的字,他就会现场请教大人们。然后记下来,回家再琢磨推敲。他发现,春联是九龙楹联里最“讲究”的。

一副春联首先要具备楹联的基本“联律”,讲究平仄、对仗。上联和下联相应位置的字,平、仄声要相反。上下联相应位置的词性也要一致。

正因为春联很有“讲究”,李新华真正开始写春联,是在成年之后了。

“有的是别人创作,我来写。有的是我自己创作。”一开始,他写好的春联是送给街坊邻居。后来,渐渐有了名气,附近街镇的居民也找到他,请他写。

一晃过了近40年,李新华已经写了上万副春联。

“现场写春联是最考手艺的。”李新华说,现场即兴创作春联,有时为了一个字,要纠结好一阵,“每个字都不能马虎。”

创作

从1982年起,九龙镇每年都会组织春联征集活动,将大家创作的优秀春联收集成册。

“好的春联,不仅要喜庆、祥和,还要接地气。”李新华说,九龙楹联的春联一直都在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很多春联都反映了时代的发展。

这些年,九龙坡区部分学校还开设了写作九龙楹联的课程。“今年我们征集的不少春联都是学生们创作的,写得很好。”李新华说,今年有2000多人参与了征集活动,收到了4500多副春联。

如今,九龙楹联已经有了36册,近4万副春联。其中,“春”、“吉祥”、“福”、“新”、“竹”等字出现频率最高。其中,“福”字出现得最多。

■教你贴春联

李新华介绍,贴春联的最佳时间是在除夕吃完年夜饭之后。“吃年夜饭是辞旧,贴春联是迎新。”

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贴的时候不妨上网搜索一下,来区分上下联。比如,一到十这十个数字中,只有“三”是平声字。

一般在元宵节之后,就可以把春联撕掉,但千万不要乱扔。按照过年的习俗,撕掉的春联要放进土灶台里烧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