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炼在维护电写入设备
身份证,可能是所有公民使用最频繁、也最重要的一张证件了。可你知道,身份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正月初六,记者新春走基层来到重庆市身份证制作中心,探访身份证制作的全过程。
避免信息磨损 身份证是反着打印的
在三亚湾附近的一栋大楼里,有一个不起眼的车间。很难想像,重庆所有的身份证,都是在这个车间里完成的。虽然还是春节放假期间,但一走进车间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制证中心里是一间间独立的房间,代表着身份证制作的每一个流程。在靠外的一间办公室里,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身份证照片和信息进行审核。工作人员说,所有从各区县派出所采集而来的重庆居民身份证信息,最终都将汇集到制证中心的这间办公室内,因此信息处理也就成了制作身份证的第一步。
你或许会疑问,这些身份证信息是怎样印上硬硬的身份证的呢?事实上,身份证上的信息并非直接打印上去的,一张身份证其实是由三部分构成的——上下各有一张PT膜,而中间则是包含芯片的硬卡片。
所以,在完成第一步文字和图片信息处理后,符合规范的信息将进入数据流转环节,正反两面将被打印在两张透明硬膜上,你或许不知道,这些图片和文字都是反着印刷上去的。工作人员说,身份证的使用频率很高,所以为了避免信息磨损,会将信息反着印刷在内侧,也就是说,市民拿到身份证时其实是不会接触到打印面的。
身份证的这三个部分,将在一个仪器中组合成一张身份证,这一环节就是“平压冲切”。此后,这张卡片才会成为一张我们平时所见的身份证的模样。
他的这项发明 让市民尽早拿到身份证
一张身份证能代表我们的身份,不仅仅因为在身份证上有我们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身份证的内部芯片里有电子信息。身份证要完整,就必须经过最关键一步——“电写入”。
在电写入室里,记者看到三台仪器正在工作,一名工作人员将两叠成型的身份证放入卡槽内,仪器就会一张一张将身份证号、姓名、照片等信息写入芯片之中,再将成品身份证放入对应卡槽内。“一般三四秒钟就能写完一张卡片的信息,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化的。”工作人员说。
虽说电写入的过程是自动化的,但在过去这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步。据了解,2017年,我市全面实现异地身份证办理,日均制证量从8000张陡增至23000张。由于制证量远远超过生产设备额定值,电写入设备经常出现故障停机。
在身份证制作中心有一名设备技术维保岗高级技工,也是中心唯一的检修人员,他叫何炼。他告诉记者,经过检修他发现电写入仪器的感应头上覆盖了很多膜絮,这些膜絮就是身份证卡体表面的那层0.01毫米的静电保护膜,在仪器中摩擦形成了脱落的膜絮,由于感应头位置狭窄,很难用手或工具清除。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何炼不断摸索改进方案。就在他冥思苦想时,有一次他陪同老父亲去医院看牙齿,当牙科医生用医用气囊给父亲清洁牙床保持干燥时,何炼顿时茅塞顿开。
通过近三个月的反复试验,何炼最终探索出将油水分离器(类似医用气囊清洁保持干燥)接入电写入设备,作为高压散膜清障装置,圆满解决了这一行业难题。不仅如此,他的这项发明还获得了公安部的充分认可并向全国推广,目前已有湖南、西藏、广州等省市应用这项技术。在重庆市公安局2017年改革创新大赛中,何炼开创的高压散膜装置技术荣获三等奖。
十余年来 从未和家人度过完整的春节
春节让在外工作的人们都回到家中团聚,但对于身份证制作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讲,春节却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这不,今年正月初四,工作人员就已经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何炼说,身份证制作中心一共有32名工作人员,自从2005年全国换发第二代身份证以来,他们就从未和家人度过一个完整的春节。“春节前,在外地工作的市民都回到了重庆老家,他们只有这个时候最有空去办理身份证更换,所以春节前后期间身份证制作的量是最大的。”
从2005年开始,虽然身份证制作中心理应按照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放假,但为了让春节前夕办理身份证的市民尽早拿到身份证后顺利返回工作的城市,这32名工作人员都放弃了和家人相处的时光,在初四、初五就提前回到工作岗位上,马不停蹄展开工作,“我们提前工作一天,老百姓就提前一天拿到证件嘛!”
上游财经·重庆商报记者 张瀚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