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采摘羊肚菌。记者 李文科 摄
华龙网消息,在红极一时的慢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中,何炅、黄磊和刘宪华一起守拙归田园,别样的乡村生活惹得观众羡煞不已。虽是综艺节目,它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自给自足、温情待客、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美好乡村生活景象。在重庆,也有这样的故事。39岁的李波强与他的父亲一起,在沙坪坝区中梁镇的一处山上,打造了一座农庄,建起大棚,种下蔬菜。青山之间,种植的羊肚菌即将迎来大丰收……这是不是你心中美好乡村生活的模样?
地里长出的羊肚菌
△大棚里的羊肚菌长势喜人。记者 李文科 摄
“你到啦,把车停到我们的院子里来吧。”24日下午2点,从南岸区驱车1个多小时,绕过几段盘山公路后,记者到达了位于沙坪坝区中梁镇的这个农庄。
开门的是李波强的妻子薛嵘。农庄平日里都是李波强和他的父亲在打理,薛嵘只是偶尔上来帮帮忙。
眼前的这个农庄有40多亩,差不多一半的地方都有大棚,大棚之间的空地上,种着萝卜等各种蔬菜,小山坡上栽了桃树、李子树,鸽子看着门,两只鹅和几只鸡漫山遍野地“撒着欢”,农庄里好不热闹,一片生机。棚里种植的是有“素中之荤”等美誉的珍惜菌种——羊肚菌。
△李波强的父亲扛着锄头从田间归来。 田琦 摄
“我带你看看吧。”说着,一身休闲装的李波强从田里走过来,气质十分儒雅,与“现代农业人”这样的身份有些不符,一边打着招呼一边带着记者走进了种植大棚里。
当天下午阳光明媚,在室外站几分钟身体就会有些发热,而大棚里却凉凉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味道。羊肚菌的生长需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和光照,棚内棚外犹如两个世界。
站在棚内,第一眼看上去,你找不到羊肚菌在哪里,感觉就是刚耕完的几块田地,上面长了一些杂草。
△父子俩在大棚里反复试验,总结出不少种植羊肚菌的经验。记者 李文科 摄
可蹲下来看,你就会发现一个小小的“宝塔”,从四处钻了出来。只要白色的菌丝撒到哪里,哪里就能长出羊肚菌。亲眼所见时,相信你也会觉得“神奇”。
“现在个头都还很小,过几天才会成熟,最大的比成年人手掌还要大。”李波强说,目前有20余亩羊肚菌已经播种,预计到了3月丰收时,每亩可产出300-400斤新鲜的羊肚菌。
一个人的菌种实验
△刚采摘的羊肚菌十分鲜嫩。记者李文科 摄
在2015年来到重庆之前,李波强在陕西做过很多工作,比如培育德国牧羊犬、做工程,都风生水起。但妻子是重庆人,在重庆有份不错的工作,两地分居一直困扰着夫妻俩。后来两人沟通,丈夫决定放下西安的工作,来到重庆发展。
来重庆做什么呢?“从小我对种植物、养动物就很感兴趣。” 看着重庆的好山好水,李波强觉得,现代农业会成为未来的热门,便在潼南区租下了一片地,搞羊肚菌种植。
为何要种植羊肚菌?李波强在考察后发现,羊肚菌是珍稀菌品,虽然相比其他菌种比较冷门,在重庆的超市和餐桌也不常见,但是欧洲人却很喜欢,属于高端食材,有很大的市场,收益空间也大。
△李波强反复筛选培育出的优良羊肚菌种。记者 李文科 摄
说干就干。2015年的10月,李波强在潼南种下了第一批羊肚菌,菌种是看电视后从别人那里购买的。
这一次没有成功,由于菌种有问题,栽种后虫害严重,导致最后没能长出羊肚菌,15多亩地的投入全部泡汤,亏了10多万。行思坐想之后,李波强决定自己培育菌种。
2016年4月开始,李波强踏上了自己培育菌种的道路。
“要培育出好的菌种,就要找到好的羊肚菌。”那段时间内,李波强四处寻找好的野生羊肚菌作为母种。从云南到贵州,重庆到四川。“如果野生羊肚菌找得不好,你也很难培育出好的菌种来。”最后,李波强在四川江油的一座山上,找到了品相不错的野生羊肚菌,那种像“宝塔”一样尖尖的。
找到菌种后,他就一头钻进自己搭建的实验室里,从培育母种开始做起。
菌种的培育是个技术活,李波强还曾花8000元找了四川当地一家研究所学习培育方法。
要种植羊肚菌,首先要有菌丝。怎么才能有菌丝呢?李波强拿着装有母种的试管说,先要将野生羊肚菌的母体提炼到试管里的培养基上,培养出菌丝,过程需要15天。
△李波强在空地上生火做饭。 田琦 摄
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培养出菌丝。那会儿,李波强每天会用显微镜看哪个长得好,长得不好的、菌丝生长不活跃的就不能用。等菌丝长出后,要放到装有麦子、木屑和谷壳等的玻璃瓶里,等待菌丝从上面蔓延到玻璃瓶底部,过程需要20天,这是原种。如果这个过程不成功,就只有从头再来。他也不知道,哪一次能成功。
原种长成后,再将其从玻璃瓶分到载种袋里,过程还需要20天。这个栽种袋里的东西,撒到地里,就会有成百上千的羊肚菌长出来。
期间,李波强培育了许多菌种,但到底如何,还需要种到土里看成效。
时序已到冬季,正是栽培种着床的时候。潼南的山里很冷,但李波强却充满了热血,忙着对田地进行翻耕耙细,去除虫害,开沟理厢,搭建种植棚。种下菌种,控温、控湿、防风、防雨、防草……田间管理丝毫不能疏忽。“土地太干了,菌种出不来,土壤湿度要保持在一定比例。”说起羊肚菌的生长环境,李波强对每一种数据的控制都十分清楚。
等待“出菇”(羊肚菌长出来)的过程,是紧张又兴奋的。他会在朋友圈里记录下每一次菌种的实验过程。每一天,他都会去地里看菌种的变化,是否有虫害、湿度温度是否合适、是否“出菇”了。
2017年4月,地里长出了一个个小“宝塔”。看着这些小“宝塔”,李波强激动地眼眶湿润了,“苦心人,天不负啊!”
“种植的时候他比谁都忙,早上起来,晚上睡觉前,都要在大棚里转很久。”李波强的妻子薛嵘说,有一次他说去巡查大棚,4个多小时都没回来,薛嵘急了,打电话问他,结果还在大棚里。
李波强说,自己不打牌不喝酒不会唱歌,就喜欢在田间地头待着。他像呵护孩子长大一样,培育着羊肚菌。
父子的田园生活
李波强一家过着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记者 李文科 摄
2017年8月,因为想离在重庆主城工作的妻子近一点,在朋友的帮助下,李波强离开潼南,找到了沙坪坝区中梁镇的一处农田,租下了这里,建起了新的农庄。
起初种植羊肚菌只是李波强一个人,偶尔会请一些当地的零工帮忙。鉴于父亲年老,一个人在陕西生活,牙口不好,生活不便,年龄大了也需要有人照看着,李波强便劝着把父亲接了过来,一方面是父子有个照应,一方面父亲可以帮助自己打理一下农庄。
“爸一开始待不住,想回去,后来找到乐趣了,吃住都在农庄里。”记者跟李波强聊天的过程中,他的父亲一会儿出现在大棚里采摘羊肚菌,一会儿在另一个大棚里浇水、除草,一会儿喂鸡,一会儿扛着锄头走向田间……看上去身体硬朗得很,精神也很好。
父亲话少,对羊肚菌的认知不多,但打理农庄的事情却一丝不苟,有条不紊。最开始,这里只有几个粗陋的大棚,现在有了移动板房,有了冷库,也有了可供休闲娱乐的凉亭。“电焊、木工他都会,这些桌子啊、凳子啊,你看到的很多东西都是父亲自己做的。”薛嵘说。
农庄建起来后,现在每逢朋友到访,李波强和父亲就会在空地上生火做饭,用羊肚菌炖鸡和其他地里种的蔬菜办招待。
做农业的确辛苦,田间地头的事儿不少,要操心的也很多。但是当辛苦过后,丰收的喜悦和满足,无可取代。
从田间忙碌过后,坐在凉亭里,泡一杯茶,是现代农业人的生活缩影。
摘一捧羊肚菌,打一只跑山鸡,将时光揉碎,慢火煮出的,是现代乡村田园生活的惬意与盎然。
小乡村的大生意经
△闲暇之际,李波强父子还养了些鸡和鹅供自己吃。记者 李文科 摄
人到中年,回归田园,放弃工程改行当农民,身边的朋友不理解。“农业有搞头吗?”类似的质疑不少。但李波强看准了羊肚菌这片种植业的“蓝海”,便一头扎了进去。“现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我这不是正好赶上了好形势吗?”他笑着说。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近年来,羊肚菌已经成为食用菌中热门的栽植品种,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广西、重庆等地兴起。据李波强介绍,目前羊肚菌鲜菌市场价在每斤150元左右,干菌在每斤1000 -1200元左右。羊肚菌的亩产值可达数万元,已然成为“致富菌”。
而李波强想得更远。除了想在重庆搞羊肚菌采摘园,他也想将羊肚菌种出规模,把它们出口到国外,占领海外市场。
记者了解到,现在有很多全国各地的种植户从李波强这里购买菌种,新农庄里还未成熟的羊肚菌也早已接下了很多订单。
羊肚菌不愁销路,也不愁没市场。不过羊肚菌每年只能种一季,还不能实现反季节种植,这是他想要突破的难题。
华龙网记者 黄军
原标题:乡村振兴的另一种打开方式:陕西父子在重庆打造现代田园生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