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玲在现场与大家分享如何做一名智慧的学习型家长。
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纸,厚度如A4纸一样,你能想象把它折叠51次,厚度会有多高吗?昨日,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科院心理所《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朱淑玲来到渝中区中华路小学,与大家分享如何做一名智慧的学习型家长。
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
讲座一开始,朱淑玲就给现场家长抛出了一个难题: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纸,厚度如A4纸一样,你能想象把它折叠51次,厚度会有多高吗?
家长们充分发挥想象力:10米高?一个冰箱或者一张桌子那么高?当最后的结果显示在大屏幕上时,大家都吃了一惊。结果竟然是1.576亿公里,比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还要长。
朱淑玲希望用这个题目告诉家长:我们的想象和真实之间差得很远;人需要有规划,设定目标,这样才有希望创造辉煌的人生;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有大期待,孩子也会给家长大回报。
朱淑玲随后展示的一个视频让家长们惊叹不已,“一岁半小鬼当家”。这个叫迈克尔的一岁半孩子在视频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动手能力。独立洗澡、换衣服、换尿布、泡麦片、喂狗粮、上床睡觉。
“孩子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我们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们就会反馈我们多大的惊喜。”
朱淑玲让大家首先思考一下,孩子这一天做了这么多事情,他自己觉得辛苦吗?“他是不辛苦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在做完每一件事情后,总会露出开心的笑脸。”做事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就是玩耍,他感到的不是累而是快乐。所以,家长不应该阻止孩子做事,反而应该多指导孩子尝试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不怕做、愿意做。很多孩子长大后不愿意做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时候不让他们做事。
从错误中教孩子成长
在视频中,小朋友因为身体的协同能力还未发育完全,端着狗粮撒了一地。视频里小孩的家长既没有责怪孩子,也没有自己动手善后,而是在旁看着孩子自己动手清理地面。
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面对这样的情况,往往是批评道:“早说了要你好好端着,怎么撒了一地!”这里的批评其实有两层内容,一层是家长在推卸自己的责任——“我早就告诉你了,那么这个事情就与我无关”;二层是对孩子错误的责怪——“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还做不好”。
朱淑玲说,家长们要分清,做错事情和不良行为之间的区别,做错事,是所有人都可能犯的错误。关键要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会承担做错事情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做错事情后只会嚎啕大哭!
父母有时极大地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总觉得孩子这不行、那也不行,不愿意让孩子进行尝试,导致的结果便是孩子长大后真的什么都不行。
和孩子说肯定句
朱淑玲让在场的家长闭上眼,并依次读出香蕉、苹果、菠萝、莲雾、释迦这几个水果的名字。家长们反映,香蕉苹果菠萝在他们脑中都浮现了画面,而莲雾和释迦有些家长却出不来画面,因为他们不知道是什么,这说明我们的左脑接受语言,右脑会出现画面。
随后,朱淑玲又让家长们再次闭上双眼,念了下面三句话:不要想大象,千万不要想大象,千万一定不要想大象。而现场反映大家都在想着大象,因为我们的右脑不认识否定词,只认识图像。
所以,如果家长对孩子说的就是不许玩游戏、不许看漫画、不许看电视,孩子脑中就会出现游戏、漫画、电视这样的画面,本来没有的欲望被激起了,得到了适得其反的糟糕效果。
了解了左右脑的工作原理后,我们应该如何和孩子进行有效交流呢?
说肯定的句式,说积极的语言,左右脑的反应就是一致的,就会有最好的理解。也就是说,我们跟孩子的交流是要用肯定的句子,积极的语言。说你想要他做的指令就好了。想写作业就写作业,想去运动就说运动。
朱淑玲表示,左右脑协同工作,平静愉悦的心情下学习效率更好。跟孩子聊天谈话不能随时随地不分场合。例如周五晚上这种比较轻松的时候开设家庭会议,进行交流,开展任务,效果往往会更好。
朱淑玲最后建议,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家长用问题引导孩子思考,但是要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林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