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航空的机务组工作人员正在维修飞机。受访单位供图。
华龙网消息,刚刚过去的黄金周,电影票房可谓是精彩纷呈竞争激烈。近日,《中国机长》官微发布消息称电影票房已超20亿,累计观影人数超过5000万人,这部电影最大的卖点就是根据四川航空3U8633航班真实事件改编。其实,一次次平安飞行的背后,还有许多诸如“英雄机长”刘传建一样的民航人,在背后默默付出与坚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过大荧幕,走进训练基地、走进模拟机舱、走进民航人的真实生活……
机长王子:把每一次飞行都当成第一次飞行
2017年10月3日机长王子和副驾驶李奇一起执行新加坡-重庆PN6358航班,待平安落地后机组成员为他们留影。受访者供图。
西部航空公司的80后机长王子,与飞机有着不解之缘。“小时候没想过自己长大后会成为一名飞行员。高中时身为班长的王子陪同学去面试飞行员,结果阴差阳错的考上了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王子笑着说。从顺利考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开始训练飞行,到进入西部航空开始商业飞行,至今王子已累计安全飞行了9571小时。“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不忘初心,秉持对飞行的敬畏,不断的在各方面提升自我,精益求精,才能确保每一次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王子说。
2017年10月3日机长王子和副驾驶李奇一起执行新加坡-重庆PN6358航班,航前检查飞机一切正常,凌晨0:30从新加坡起飞,起飞后大约一个半小时,飞机开始巡航飞行,李奇发现飞机突然闪现一个警告信息。“我们立即检查各个系统页面,发现飞机左发(左侧发动机)滑油量减少,这是很危险的事。”王子回忆着说。飞机滑油就相当于车的机油一样,如果机油漏光发动机就会停止工作甚至损坏,给飞行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说实话,类似故障平时我们在模拟机上经常训练,但真实航班中遇到这样险情的几率微乎其微。”
凌晨两点,宁静的万米高空,一阵紧张氛围在驾驶舱弥漫开来,危急关头,时间紧迫,王子和李奇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好各自状态,严格按程序处置故障。通过对故障的判断,发动机工作情况的评估,当他们人工关停一号发动机以后,二人松了一口气。王子平静地说,“因为故障得以排除,险情没有恶化。虽然只剩一个发动机了,但是飞机运行情况良好,一个发动机是完全可以安全飞行的。之后我们就寻求泰国空管的协助,在对周围备降机场做了综合评估后,安全备降普吉岛。”
西部航空多部门工作人员在AOC里联合办公保障航班运行。受访单位供图。
当飞机平稳落地普吉岛后,王子在机长广播里这样说到“尊敬的旅客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们的飞机在空中遇到险情,全体机组成员和旅客朋友齐心协力,高度配合,使得我们的航班化险为夷,平安落地,在此对每一位旅客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后来,乘务长告诉王子旅客们听完广播后都非常感动,有的旅客在下飞机时一个劲地说着“谢谢,谢谢”。飞行的意义,机长的责任,也在那一刻再一次镌刻在他的生命里。
乘务长赵玉娴: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应对万分之一的隐患
有着20年飞行经历的西部航空乘务长赵玉娴,在训练中心正在为学员们进行示范。华龙网记者 王柯岚 摄
成为一名空乘是不少青年的职业理想。从“准空乘”到空乘再到乘务长,每一次岗位的晋升背后都要历经严格的训练。
电影《中国机长》中袁泉扮演的乘务长在危机时刻的表现,是对空乘人员岗位职责的一种最好诠释。在重庆渝翔飞行训练中心里,每天都会有不同职级的乘务员、安保员接受不同科目的培训、复训。
训练中心的全视景动态客舱模拟器,可以逼真地模拟飞机的客舱布局,包括厨房、盥洗室和各类应急设备和舱门、应急出口。舱体内部的每个舷窗及舱门观察窗均安装有液晶显示器,并用三维动画模拟出各种飞行姿态,如起飞、正常巡航、降落等景象,乘务员可以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各种紧急情况时的情景,如火警、烟雾、陆地和水上迫降等。乘务员能够在动态模拟舱内完成颠簸处置、客舱失火、客舱失压、应急撤离等训练科目。客舱乘务员钟雁宇在当天的复训结束后表示,“这样的培训让我们再一次重温这些技能,而且多岗位的共同训练也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相互补位,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
已经有着20年飞行经历的西部航空乘务长赵玉娴,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西部航空标准与训练中心的教员。在这次对公司空客A319\310的机组成员进行定期复训的过程中,平时待人和蔼可亲的她对学员的却近乎严苛。“今天复训的课程包括客舱失火处置、跳救生梯等训练,虽然希望一次也用不上,但如果遇到了,我们的乘务员就要配合机长做好乘客的安全撤离工作,所以这样的培训不允许我对学员们有一丝包容。他们身上的责任容不得半点马虎。”赵玉娴说着,眼中有坚定的光。
工程师汤志:我是“飞机医生”匠心常在 初心不改
一趟安全舒适的空中旅程,除了飞行员的专业驾驶、乘务员的贴心服务,也需要机务人员在背后做好每一项检查及维护工作。
“做这个工作已经16年,讲究的就是快、准、狠。辛苦的时候有,但见到自己亲手检查、放行的飞机安全起飞的一刻,就算再辛苦,那都是值得的。”西部航空公司的飞机工程师汤志说。
飞机上很多零部件都是高精的设施、设备,而且许多零部件所处的位置空间往往相对狭小,零部件之间的距离也就更近,想要用肉眼准确找到故障的症结实非易事,很多时候“大夫”们都需要通过镜面反射的方式来一点点地完成每一步操作,这也让整个检修过程变得更加困难了。“前些年,有一次,我和同事接到去外地处理故障的任务。那次,我们在当地机场干了两天一宿,一共吃了两顿饭,实在累了就轮流着在飞机上打个盹,这些都不算什么,当时就是想赶快把飞机修好。”汤志说着,镜片下的眼睛显得很有神。“对了,那次任务还下大暴雨了,比今天这雨大多了。”他看了看窗外的雨,继续说,“那雨来得突然,又大又急,打得我们措手不及。但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不是去躲雨,而是先给飞机穿衣服。你想啊,那飞机可比咱金贵多了不是。”汤志幽默地说着。保障飞行安全是汤志的追求目标,而为了这个目标,汤志觉得,只有用精益求精的匠心去执行每一次检修任务,才能担当得起“飞机医生”的称号。
同样是工程师的黎明,干的活却和汤志不同。他在西部航空的运行控制部工作,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在飞机遇到特情时,通过计算等操作,帮助执飞机长做判断、决策。黎明工程师说,自己的工作虽然大多数时间都是盯着大大小小的显示屏,但从来没敢在工作时开过小差。因为在标满了航路的显示屏上他看到的不止是飞机和航线,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华龙网记者 王柯岚
原标题:穿过“中国机长”大银幕 看民航人的“起落安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