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道来丨解读孩子的行为密码
03-20 11:35:19 来源:上游新闻

吴先生结婚后就和岳父母住在一起,他和妻子工作都很忙,儿子自生下来主要都是老人在照顾。吴先生知道老人对儿子有些娇惯,每次想管教,老人们都说孩子还小,等长大点了自然就懂事了,就算有什么坏习惯到时纠正也来得及。

儿子现在读小学了,吴先生觉得他的问题很多,最严重的就是拖沓。他举例说,早晨7点15分必须出门开车送儿子去上学,外公外婆不到6点就起床给儿子准备早餐、当天穿的衣服,我和妻子6点15分起床,洗漱完毕6点40叫儿子,儿子拖到7点10分还睁不开眼睛。

最后这5分钟全家人只有像打仗一样忙乱,围着给他洗脸、穿衣、背书包,连推带拉上车后,我开车,妻子往他嘴里塞鸡蛋牛奶面包。

下午放学他同样拖沓,外公外婆去接他,他永远是最后走出校门的。老师对他的评价如同我们预料的一样,做事拖沓,上课爱走神。他回家做作业也是气死人的拖沓,半小时可以做完的他两三个小时都做不完,我观察他做作业,多数时间是咬着笔头在发呆,问他是不是做不来,需不需要给讲解,他不回答,只是一脸茫然地看着我。

他吃饭永远是家里最早上桌最后下桌的,睡觉前洗个澡可以洗一个小时,刷牙也可以刷半个小时。我和妻子都很抓狂。连老人都觉得奇怪,儿子的性格一点不像我们当父母的,甚至还是我们的反面。我和妻子都是做事干脆利落的急性子,从小到大时间观念都很强,为什么会生出这样一个拖沓成性的儿子?太丢人了,他这样发展下去也太可怕了,一定要纠正他这个坏毛病。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我问吴先生,儿子面对家人围着他忙乱有没有恐惧、烦燥或者害怕?

吴先生摇摇头说:这是最令我生气和抓狂的,大人都急死了,他却是一副像跟他无关一样慢吞吞的样子,我们说什么他都闷起不开腔,完全不给我们回应。

我说孩子受经验和知识的局限,表达情绪的方式和成人有很大区别。比如成人会习惯用语言,孩子更习惯用行为。他面对成年人的批评、指责,不可能没有情绪,他的所谓拖沓、慢吞吞的、闷起不开腔正是他用行为作出的回应。吴先生问他的回应是什么意思?我说这正是你需要思考的,父母需要解读孩子行为的密码,以此了解体会孩子的心理。

想想我们小时候都赖床,这不是什么不得了的毛病,家长不必过分紧张到焦虑。放弃对孩子过多的掌控,放手培养他自己的责任感。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行为拖沓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父母控制欲强,凡事大包大揽完全代替了孩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孩子无责可负的结果是容易自卑,还容易把拖沓作为与父母博弈保护自己的利器。

规范孩子行为有个过程,不要太急促,首先让孩子清晰哪些行为是被鼓励的,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是被禁止的。当他们知道界限时,才会觉得安全,并渐渐养成自律和自控。关于孩子赖床,也许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共同遵守;从头天晚上开始就鼓励他早睡;跟他商量好用他喜欢的方式叫醒他;留足10分钟赖床时间;他做到了就给予鼓励,做不到就自负其责,比如起床晚了吃不了早餐,迟到了要挨老师批评等。

上游新闻记者 张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