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消息,几年前,当“逃离北上广”的口号在互联网上爆火,一线大城市的无尽压力落在无数年轻个体身上,“逃离”一词更透露着些许的回避和无奈,现如今,年轻人奋斗与追逐的方向是否悄然发生改变?
近日,以Soul App大量Z世代用户为调研对象,Just So Soul研究院发起了一项“小镇青年择业观”的站内小调查,最终有超1000位成长于普通地级市、县城及农村的年轻人进行了有效填写,他们或在大城市打拼,或留守家乡,但每一种选择的背后,都是小镇青年对大时代的真实回应。
“去北上广深闯一闯,还是回老家?”这似乎成了横贯在小镇青年心中的一道成长母题。何为小镇青年?在众多媒体报道中,他们大多指来自三四线城市、县城和农村,出生于20世纪80、90年代,有一定教育背景,且有一份得体工作的青年群体。
从收入对比数据上确实可以看到,北上广深、新一线城市和其他地方相比,薪资水平整体要高出一截。数据显示,73%的北上广深打工人的月收入超过了8000元,其中13%的人月薪甚至超过40000元;而在普通地级市工作的年轻人中,只有30%月薪超8000元;再到更小的县城里,月薪超过8000元的人只有24%,但有趣的是,还有2%的县城打工人的月薪超过了40000元。
如今,当大城市里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单身焦虑、育儿成本、房价等现实摆在这一代年轻人面前时,他们又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是否要继续在压力和内卷的跌宕中艰难前行。
这其中,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回望家乡。调研数据显示,在北上广深、新一线城市打拼的异乡青年中,仅有17%的人从未考虑过回家乡工作,这意味着,他们之中,超过八成都隐隐约约想过回家的问题,而其中,超过半数的人更是有仔细地考虑过回家。
不回家的理由有很多:大城市的工作未来发展前景更大(61%);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娱乐生活环境更好(52%);老家的薪酬水平和大城市比落差太大(52%)……
然而,异乡人一旦决定回家,理由则更加坚定,“想离父母,亲朋近一点”(58%),“大城市生活成本和房价过高”(49%),“大城市竞争太激烈,内卷严重”(41%)成为他们不愿留在北上广深最主要的三大原因。
事实上,互联网不仅拉近了人的距离,也拉平了某些信息差,大城市的“卷”已经不用亲自体验就有所耳闻。数据显示,留在家乡工作的小镇青年们,有59%的人都不愿前往大城市工作。
当前,北上广深的绝对吸引力已经被新一线城市所分散,而对于非新一线的省会城市、普通地级市,甚至是一部分的县城,都已经成长为国内经济不可或缺的增长点,小城市工作机会贫瘠的刻板印象或正在改变。
从调查数据也可看到,小镇青年的职业选择更加平均,虽然没有特别热门的行业,但各行各业都可以发光发热。值得注意的是,有18%的小镇青年是自由职业者,占比最高,而17%的人是普通的企业员工,13%的人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学校工作。
虽然目前仅有20%的小镇青年拥有副业,占比并不算高,但他们一旦有了副业,生活的确是丰富多彩。调查显示,他们会在果园、茶庄等场所进行务农兼职,或者通过绘画、工艺制品来增加收入。
逃离北上广深就意味着躺平吗?对这一问题,绝大多数的小镇青年们可谓嗤之以鼻。数据显示,85%的小镇青年并不认同“躺平”的说法,他们认为回到家乡工作只是另一种奋斗的开始。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不少小镇青年对自己所在的地区创业环境给出了相对积极的预估。数据显示,54%的小镇青年认为在家乡创业有难度但不乏有机会,而有18%的青年对在家乡创业前景是看好的。
“很多市场尚未开拓”(56%),“政府扶持政策多、力度大”(52%),“创业成本比大城市低”(49%)是小镇青年认为在家乡创业的三大优势。与此同时,理应看到的是,他们对小城市的“市场规模”(57%)、“消费习惯”(56%)和“消费水平”(48%)有所顾虑,是他们在家乡创业中最可能面临的三大挑战。
原标题:“小镇青年”调研:在北上广深打拼的异乡人超八成想过回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