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起底了电商平台的寄拍模特乱象。记者以“买家秀”为关键词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大量提供此类服务的卖家。而“买家秀”价格一般在20多元至50多元不等。记者注意到,在电商平台上,一些口碑不错的“买家秀”产品,月销量能超过两千件。(5月19日 央视网)
寄拍模特其实就是伪装成普通消费者的“卖家秀”,他们通过拍摄商家指定的产品、按照商家的要求在评论区进行留言晒图,达到帮助商家“刷好评”的目的,当其评论得到商家认可,就会获得一笔报酬。不难看出,“寄拍”行为本质上是商家与“模特”联手导演的一场戏,在这场戏中,商品被描绘成消费者期待的样子,以此诱导消费者下单,而当真正的买家收到商品后,可能就会发现产品与评论区“买家秀”描绘的并不相同。这种靠虚假的“买家秀”来诱导消费者下单,本质上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不该是诚信商家应有之举。
如今,寄拍模特悄然兴起,俨然已经形成了商家—平台—寄拍模特的固定产业链。究其背后原因,在于一个“利”字。“寄拍”行为的收益高、风险小,能满足商家、平台及寄拍模特的利益诉求。在“寄拍”行为中,商家谋求好评率、寄拍平台谋求“入会费”、“模特”则谋求“佣金”,大家“互利互惠”,却将风险转嫁给了普通的消费者。
另外,“寄拍”行为的风险小,也是很多商家愿意一试的原因。很多寄拍模特都是用自己的生活账号进行寄拍活动,这样一来监管机构很难将“寄拍”行为从普通的“买家秀”中区分出来。
但这并不代表“寄拍”行为可以逍遥法外。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寄拍”行为本质上就是刷单刷好评,商家使用了不正当手段干预用户评价,属于虚假宣传,从这方面来看,有“寄拍”行为的商家已涉嫌违法。同样,如果个人明知道别人在刷单,依旧去协助刷单的话,也涉嫌违反《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依法打击“寄拍”行为,如何从操作层面进行监管是难题。必须承认,刷单、寄拍等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凡是批量生产的东西都是有迹可循的,寄拍也不例外。比如,某家店铺的评价看着十分良好,但仔细翻阅评论就会发现:有的好评文案居然是一模一样的,连标点符号都没有改,而有的好评文案虽然不同,但图片背景居然一模一样……诸如此类,都会露出马脚。可见,是否存在“寄拍”行为的判断并不难。基于此,电商平台要持续加强监管与清理,通过建立举报机制等倒逼商家自律,消费者发现疑似“寄拍”刷单的行为,可立即保留图片并向平台举报,要求平台进行核查。
治理寄拍模特乱象,不仅需要监管发力,更需要行业以及个人自律。商家要提高法律意识,诚信经营,踏踏实实提高产品质量,才能赢得真真实实的用户口碑。刷单、寄拍等虚假“买家秀”只能带来一时的利益,一旦消费者发现商家有欺骗行为,对其印象就会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商家口碑坏了,消费者自然也不会买单。同时,个人也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从事“寄拍”行为,容易掉入陷阱不说,还可能触犯相关法律,得不偿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