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立以来,新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发挥新区“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优势,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新区。
2019年,两江新区将投入48.6亿元用于五大环保行动和贯彻落实“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以及环保能力建设等。
其中,五大环保行动和贯彻落实“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共投入28.05亿元,比上年增长64.7%。仅水污染防护一项,便将投入14.4亿元,主要用于流域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湖泊治理与保护、湖库整治、工业污水治理、乡镇污水处理工程、水污染防治相关技术支撑等。
这一系列数据,无不彰显着两江新区努力在生态环境保护和问题整改上打头阵、作先锋的决心。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在两江新区,城市的天际线在江水和绿色中延展,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画中,产业生态亲如一家,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丽新区初具雏形,生态新区示范效应逐步展现……
图:照母山湿地秋色 摄影:袁抗帝
优化绿色规划 巩固生态屏障
城市依山傍水,工业园区林荫簇拥,青山绿水成就了两江新区生态版图。“开门见绿,推窗是景” 的背后,是两江新区为建设生态文明所做的不懈努力。
两江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生态文明建设是两江新区的重点工作,从生产到生活,一切开发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从源头杜绝污染,且规划一旦制定,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到底。”
近年来,两江新区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将生态网络体系纳入顶层设计,扎实推进两江新区战略环评和区域规划环评、跟踪评价完善及应用,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为抓手,加强直管区生态网络体系设计,整合“十三五”生态文明规划、各类绿地规划、美丽山水规划,形成生态红线、绿地绿线、水系蓝线、文化保护紫线“一张图”,拟与控规有效衔接,确保在留足发展空间的同时,维系区域生态功能,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新区,促进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此外,两江新区还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两江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两江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两江新区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等系列纲领性制度,在生态环境质量上勇争一流,在绿色发展上作出表率。
在两江新区的开发开放中,始终坚持环保先行、生态第一,尽量依山就水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同时,突出地方特色,赋予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在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充分结合地形进行规划,既节省工程造价、土石方量和大笔资金,又保护山城特色面貌,不至于影响工程项目的建设,实现开发建设与自然生态、文化发展有机融合。
其中,包括龙兴、鱼复、水土在内的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超前谋划、规划、策划、设计,有效保障了区域开发品质。
龙兴工业开发区有个大型商业项目,外籍设计师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地形,仅按一个标高设计。新区规划分局负责人前往北京十多次,与设计方反复沟通,最终根据实际地形地貌,改为分成三级标高建设,既符合了生态要求,又保护了山城面貌,还节约了工程造价。
图:奥园金山公园 摄影:王承麒
大力推动绿化品质提升
蜿蜒曲折的嘉陵江流经两江新区3个街道,沿岸17公里处处是景。
两江新区金海湾公园群便是沿嘉陵江而建,在两江新区境内由南向北自大竹林至礼嘉呈带状分布。金海湾公园约17公里,规划总面积4200亩(不含消落带区域),总投资约8亿元。建成后,将把云树公园一起纳入金海湾公园范围,届时金海湾公园将环抱整个大竹林——礼嘉半岛。
而这,仅仅是两江新区“百园”公园建设的一个案例和两江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截至2018年底,两江新区已建成公园109个,其中建成区绿地率32.08%,绿化覆盖率42.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8.16平方米。大小公园星罗棋布,真正实现“开门见绿,7分钟可达”。置身两江,城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绿中的生态美景随处可见,青山绿水成就了两江生态版图。
此外,目前两江新区在建64个公园,其中建成区在建公园17个(含老旧公园提升项目),鱼复园区在建公园11个,龙兴园区在建公园12个,水土园区在建公园16个,悦来新城在建公园8个。
除了大力实施公园绿化建设工程外,两江新区还全面实施绿化景观改造工程,重点实施“增花添色”工程。
两江新区将对重要区域进行合理改造,绿地进行全面移植补栽,增植茶花、三角梅、樱花等品种,增加绿化景观的层次性和观赏性。计划全年完成乔木栽植约2.94万株、灌木约60万株。
此外,在全区主要边坡、转盘、节点、道路、天桥、栏杆大量增加开花植物和色叶植物,提升区内主要通道道路景观,让城市门户廊道焕发新颜。
结合全市开展的山城步道建设,两江新区正打造兼具通勤与休闲功能,支持步行和骑行的绿道系统。该系统作为山城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照母山公园、金海湾公园、园博园等公园绿地,共规划了7条绿道线路,道路全长168公里,构建起串联公园绿地的“两廊三轴”空间布局。
下一步,两江新区将继续把城市品质提升作为2019年工作的中心任务,以“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等高对接,以高标准、高质量为前提,努力实现“三个全面”,力争“半年见成效、一年大变样”,切实改善新区城市管理工作面貌,争取新区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置身两江,城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绿中的生态美景随处可见,青山绿水成就了两江生态版图。
为了守住“绿”,两江新区近年来不断推进“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统筹协调污染治理、总量减排、生态保护、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让污染远离生活。
在园区污染治理上,两江新区已建成复盛、果园、水土、悦来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已达15万吨/天,实际收水约12万吨/天。
针对辖区内水域黑臭水体问题,两江新区采取雨污分流、截污纳管、生态治理工艺等一系列水环境治理措施,有效改善水体水质,积极恢复沿线生态环境,现已完成了盘溪河、跳墩河、肖家河流域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有效改善了河湖水质,恢复了河湖良好的水生态系统。
伴随着一系列的生态建设与城市品质提升,两江新区文化、风貌和底蕴不断被发掘和包装,城市“颜值”刷出新的高度,人居环境和招商引资环境将全面提升。
图:半岛朝晖 摄影:周永富
建设生态、智慧的海绵城市
三峡库区重庆段占库区总面积85%,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面源污染城市,对于保护长江流域水质承担着重要责任。每轮降雨的初期污染最严重,传统排水模式追求迅速排水,雨水通过地下排水管网汇入江河后,污染物也随之带往下游水域。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控制面源污染。雨水降落后,通过海绵设施拦截处理、土壤过滤、微生物自然净化,降低污染,从而实现对长江水质的有效保护。
所谓“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像海绵一般,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构建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健全城市的蓄水细胞,打造一座“会呼吸”的海绵城市,这不仅是推进“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重大转变的有效方式,也是城市水资源循环和实现共享的重要技术探索。
作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两江新区悦来是全国唯一处于山地地形的海绵城市试点区域。
经过三年探索,悦来新城海绵试点建设成效显著,指标达标,城市品质有效提升。水环境方面,后河及张家溪水环境维持在Ⅳ类,关键指标浓度有所下降;水生态方面,规划蓝绿空间分别达到10%及50%,生态岸线率达到100%。水资源方面,雨水回收利用部分替代了自来水,可节约资金达357.6万元/年。
河湖环境有效保护、生态品质显著提升、充分实现了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目标,在山地海绵和新城海绵等方面积累了经验,老百姓宜居感显著提高。
随着悦来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不但将有效减小长江上游面源污染负荷,缓解山地城市初期雨水径流污染负荷过大的问题,实现区域内河流清水长流,为三峡库区水环境改善做出贡献,而且能缓解因山地城市地形高差大,天然下渗不足导致径流峰值大,冲刷地表形成水土流失,且容易形成局部内涝的问题,还将解决山地城市工程型缺水问题,节约自来水费用,为国家在西部山地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探索出一条路子。
此外,两江新区一直在进行绿色能源、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探索。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积极打造绿色金融城。在区域整体开发、临近水源,管道铺设便利等优势条件下,开始通过江水源项目的区域管网系统,为区域内大规模公共建筑统一提供空调冷热源。
值得一提的是,俗称为“水空调”的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它通过水循环原理进行能量转换,利用的是江水温度相对恒定,进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不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空调外机和冷却塔,也不会出现热排放问题。
简单地说,当它在夏天工作时,利用江水与空气的温差,把江水汇集到热泵中转换,让低温的水把建筑内的热量带走,重新排入江中,这样的水循环就起到降温作用;而在冬天,温度相对恒定的江水又可以提供热源,达到冬季升温的目的。这座国内规模最大的“水空调”,目前已在重庆江北嘴中央商务区400多万平米公共建筑全面稳定运行。
严把准入关 打造绿色园区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两江新区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避免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在两江新区水土工业园内,一座现代化的能源站,为两江新区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它就是华能两江燃机电厂。绿色、节能、环保,这些原本和热电厂无关的概念都成为这里的标识。
华能两江燃机电厂作为西南地区首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冷热电三联供综合清洁能源站,充分发挥绿色、低碳、清洁、高效的优势,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只有国家标准的十分之一,氮氧化物不到国家标准的一半,为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水的珍视,表达着华能两江燃机对长江的热爱。”华能两江燃机电厂相关负责人表示,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工业废水,对生活废水进行达标处理后用于厂区的绿化及道路洒水,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华能两江燃机电厂的例子,只是两江新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只有实现了产业环保化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才是区域绿色发展、环保治理的根本。
两江新区严把门槛,按照投入率、产值率、税收率和影响力的“三率一力”以及环保标准进行招商引资,制订了汽车、电子信息、航空、生物医药产业“三率一力”的严格标准,将不合格的项目挡在门外。
针对新建项目,两江新区环保部门全面参与战略决策,就规划控制、产业布局、重大投资等方面提出环保意见,最大限度发挥环保对决策的影响力,为科学决策做好支撑。同时,对不符合新区产业发展规划,或在生产工艺上不能达到环保标准,存在严重噪声污染,废水、废气等工业污染物排放和废品处理不符合规定的企业项目,即使满足“三率一力”要求也同样拒绝入驻。
据了解,曾有一个总投资近30亿元的玻璃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有意进入两江新区,由于其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废气排放量较大,并且按照现有工艺不能解决,会对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新区毫不犹豫停止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
类似的案例,在两江新区多达百个。此外,仅2018年,因政策制约,污染防治措施不足,环评文件内容重大缺陷等原因,对20个项目予以暂缓审批或退件处理,涉及总投资约22.45亿元。
对于达到“三率一力”及环保标准的项目,两江新区也要求入驻企业必须加大环保投入,做好环保设施的建设,绝不把污染带进两江。并且,对两江新区所有工业企业提出严格要求,按照重庆市的最高标准执行,必须实现管道可视化。
未来,两江新区将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的环保准入标准与审批程序,推动新区绿色低碳发展,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助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