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历史 > 正文
大历史|苏联1979年出兵阿富汗内幕揭秘
03-11 08:39:45 来源:中国论坛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上个世纪后半叶国际关系中的一件大事。此事不仅使东西方关系,特别是苏美两国关系全面倒退,同时也使中国与南亚地区的地缘安全环境和整个世界的战略态势变得日益复杂。已经略有改善的中苏关系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本文将就这一事件披露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苏联为何要出兵阿富汗

1978年春,阿富汗发生了“四月革命”。尽管这场“革命”是由自称信仰马列主义、忠于阿苏友谊的人民民主党领导的,该党上层人物几乎全有苏联背景,但苏联对南部邻国的这场革命依然十分担心。现在看来,苏联的这种担心并非“杯弓蛇影”,而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阿富汗“革命”违背了苏联的愿望。当时,苏联认为,“从阿富汗社会和国家的社会政治发展的客观水平来讲,这样的革命明显地为时尚早,”苏联希望阿富汗国内和平稳定,长久地保持国际中立地位。但人民民主党的领袖们却让苏联“面对一个既成的事实”。苏联对此十分忧虑,认为其领导人对阿前途“像儿童一般天真”,“丧失了对现实的冷静思考”,并断定“新政权必败无疑”。

其次,苏联担心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北上。“四月革命”发生后,地方豪强的分立主义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兴风作浪,共同对抗喀布尔政权,阿富汗变成了战乱迭起、前途莫测的国家。苏阿之间有着两千多公里的共同边界,塔吉克、乌兹别克和土库曼等民族在苏阿两国跨国而居。如果阿富汗局势失控,苏联南部就会出现紧张局势和灾难性后果:“导致流血冲突,个别中亚共和国瓦解,直到最终脱离苏联”,甚至波及高加索等其他穆斯林居住区。

第三,苏联害怕西方利用阿富汗局势危害其国家安全。根据克格勃和情报总局搜集的材料,苏联领导人确信,美、英、德及其他一些国家对阿富汗,特别是其北部地区很感兴趣。巴基斯坦、伊朗和一些中东国家的武装人员也以支持圣战为名,源源不断地进入阿富汗,加强对其内部事务的干涉。当时,苏联将阿富汗视为南下印度洋的战略通道,对阿富汗发生的事情“决不能漠不关心。”

第四,苏阿两国领导人的个人关系起了重要作用。“四月革命”发生后,阿人民民主党陷入内部分裂,导致苏联信赖的塔拉基被杀,对苏关系较为谨慎的阿明上台。勃列日涅夫对此深感难过,他“根本不接受阿明这个人”。克格勃也断定:“阿明这个人已直接威胁到阿富汗革命的命运。”

决定对阿用兵的过程

1979年12月27日,苏联正式宣布出兵阿富汗。实际上,苏军早已开始了对阿行动。据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判断,当年5月就已开始,到9月份时,苏军在阿的人员已有数千之众。当时,美国还就此事向苏联提出了警告。

根据俄罗斯公布的档案材料,出兵阿富汗的动议是由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克格勃首脑安德罗波夫、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在1979年12月初秘密讨论了这个问题,然后面见勃列日涅夫,要求为了“不失去阿富汗”而采取果断措施。虽然葛、安、乌三人是出兵的最早动议者,但这项动议得到了政治局的认可,中央委员会的批准,应该说它是集体决策的。

12月12日勃列日涅夫深夜主持政治局讨论安德罗波夫等人的报告。与会者除葛、安、乌外,还有苏斯洛夫、格里申、基里连科和波诺马廖夫。安德罗波夫等人在报告中提出,阿富汗局势已严重威胁苏联南部边境地区的安全,并且有可能被美国、中国或伊朗用来建立和扶持一个对苏联不友好的政权,苏联应立即进军阿富汗以阻止事态继续发展。讨论时,没有人提出异议,在此情况下,勃列日涅夫批准了岀兵方案。12月15日和26日,缺席会议的库兹涅佐夫和谢尔比茨基等人也在文件上签了字,表示“同意”。

12月26日,勃列日涅夫再次召集会议,讨论阿富汗问题。这次会议只有安、乌、葛以及契尔年科等人参加,安、乌、葛三人汇报了出兵的准备情况,得到会议批准。次日,政治局召开全体会议,讨论了苏联在阿行动问题,包括戈尔巴乔夫在内的所有政治局委员一致赞成向阿派兵。但“所有人都主张提供短期的并且是规模有限的军事援助”,而不是什么“武装占领”。会议“还具体研究了消灭阿明的军事行动方案以及把政权移交给具有爱国主义情绪的反对派”卡尔迈勒等问题。

当时苏联内部对出兵阿富汗是有不同意见的。奥加耶夫、阿赫罗梅耶夫、瓦连尼科夫等高级将领在上呈乌斯季诺夫的报告中说,苏联正规军介入一场持久的内战非常危险,而在好战部落居住的崇山峻岭开展军事行动,更是徒劳无益。但他们的警告没有受到重视。据克留奇科夫后来透露说,当时对出兵存在两种意见:一是主张派一支人数不多的部队,局势正常化后立即撤出,二是主张为阿富汗亲苏力量提供一次性帮助,向喀布尔空投一支部队,只停留两天。他本人以及奥加耶夫、阿赫罗梅耶夫、瓦连尼科夫所主张的就是第二种方案。

苏利用外交为侵阿行动辩解

苏联领导人深知:对阿用兵必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激烈反对。为此,在12月26日的会议上,苏共中央政治局在作出对阿用兵决定的同时,还通过了关于如何就此事开展宣传工作的建议性文件、发给苏联驻华约成员国和驻古巴、蒙古、越南大使和驻其他各国大使、驻联合国代表以及致46国共产党工人党的通报稿、塔斯社消息稿、致各级党组织的通告稿等。这些文件的核心内容就是为苏联出兵阿富汗进行辩解。

在发给驻华约成员国和驻古、蒙、越三国大使的电报中,苏联领导要求他们“直截了当地向兄弟党领导人通报”:“外来干涉和阿明在国内开展的恐怖活动,对于四月革命在阿富汗取得的成就目前已经构成了威胁”,“考虑到阿富汗新领导人关于要求援助反击外来侵略的请求,苏联遵循自己的国际主义职责,决定派遣有限数量的苏联军队进驻阿富汗”。通报强调这是“不得已的临时行动”,“一旦导致这种行动的理由不复存在,苏联军队就立即撤出阿富汗。”

在发给驻其他国家大使的电报中,强调苏联是根据“阿富汗国领导集体”的请求,根据两国睦邻友好条约和联合国宪章有关条款出兵的,且数量有限。并声明:一旦苏联出兵的理由不再存在,苏联就会立即从阿富汗撤军。

在发给苏联驻联合国代表的指令中,指示他们:“如果有人想在安理会提出关于苏联对阿行动问题,要坚决争取不使这一问题列入联合国安理会议事日程”,并且要强调“这是苏阿之间的事”,阿富汗有权要求苏联援助,苏联也有权提供援助。如果这个问题最终被列入安理会日程,苏联代表应该发表声明,声明的内容同发给苏联驻各国使节的通报稿内容完全一致。

在发给苏共各级党组织的通报信中,公开陈明了此次行动的安全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说:阿明执政后,阿富汗形势急剧恶化。一方面,“一些国家干涉阿富汗内政,规模越来越大,向阿富汗领土派遣武装团伙,给国内的反革命匪帮运送武器,进行恶毒宣传,点燃宗教狂热”,另一方面,“阿明及其帮凶残酷地危害阿富汗革命干部和活动家。忠于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的成百上千的共产党员和非党人士受到镇压。”但通报隐瞒了苏联出兵参与推翻阿明的真相,说“阿富汗有人奋起反抗阿明,把他赶下台”,“新的党和国家领导集体请求苏联给予政治和物质的援助,包括军事援助”。通报还特别说明,苏联出兵时也考虑到了阿富汗的战略位置,即阿与苏联“直接接壤”,“离中国很近”。

不仅于此,勃列日涅夫还不惜亲自出马,为侵阿进行辩解。1980年1月12日,他对记者说,苏联之所以出兵阿富汗,是因为帝国主义分子对阿不宣而战,阿方多次要求苏联出兵,苏方面对“已使阿富汗面临丧失独立并使它成为帝国主义在苏联南部的军事基地的现实危险”,不能视而不顾,如果苏联不对阿方请求做出反应,就是容忍阿富汗遭受帝国主义的折磨,容忍苏联南部边界出现严重威胁其国家安全的策源地。2月22日,他在一次讲话中不仅宣称,苏联出兵是以苏阿友好条约为根据的,阿方三届政府都曾请求苏联出兵,而且他还借机诬蔑美国和中国对阿“进行了干涉”,对阿富汗革命以及苏联南部边境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勃列日涅夫

出兵阿富汗带来的恶果

苏联向阿空运部队的任务是在12月25日完成的。27日,在苏联军队和克格勃的参与下,攻打阿明行宫的战斗打响了。由于暗藏在阿明卫队中的苏联间谍在晚饭中放了麻药,阿明等人在突袭中被打死。苏方在行动中牺牲了8名官兵,包括一位克格勃上校。次日,人民民主党“旗帜派”领导人卡尔迈勒乘坐苏联克格勃领导人的专机,返回喀布尔。阿富汗出现了绝对忠于莫斯科的新政权。但苏联没有料到的是,国际社会对其侵阿作出了异乎寻常的反应,它的国际处境受到了巨大而深远的伤害。

入侵阿富汗的苏军

当时正与苏联谋求缓和的美国认为,苏军侵阿标志着针对美国的宏大战略计划开始实施,断定苏联已对美构成全球性威胁。为此,对苏联转而采取全面遏制政策。喀布尔政权易手的当天,卡特总统致电勃列日涅夫,要求苏联立即从阿撤军。并在记者招待会上,严厉指责苏联侵阿是“对和平的严重威胁”。当晚,美苏两国领导人在热线电话中进行了激烈争吵。12月31日,勃氏正式电复卡特,但只是重复了苏联公开报道中有关苏军对阿军事行动的。由于“双方在阿富汗问题上的互不妥协拉开了一场新的冷战”,两国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关系全面倒退,苏美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的批准被无限期推迟。苏美关系从渐趋缓和转向了全面对抗。

中国作为阿富汗的邻国,认为苏联侵阿是其霸权主义的大暴露,对苏联进行了猛烈谴责,并将此事列为妨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之一。已经曙光初现的中苏关系,再次回到缺少互信的迷茫状态。同时,苏联同巴基斯坦以及穆斯林世界的关系,也进一步低落,其国际形象跌回到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的状态。1980年的莫斯科夏季奥运会,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规模抵制。

出兵阿富汗给苏联造成的灾难,不仅表现在外交方面,而且表现在军事和经济领域。在这场持续10年的战争中,苏联派出了总共90余万军人,付出了死亡1.33万人、受伤3万人、失踪311人的沉重代价。就连不承认苏联输掉了阿富汗战争的克留奇科夫也不能不说,阿富汗战争是苏联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这10年,苏联用于阿富汗战争的直接开支每年为50多亿美元,为美国援助阿富汗反对派开支的10倍多。苏联外长谢瓦德纳泽透露,苏联支付阿富汗战争的费用总数超过了600多亿卢布。到80年代中期,苏联经济捉襟见肘,使苏在阿的军事行动不堪重负。

得不偿失,无奈从阿撤军

出兵阿富汗是苏联二战后作出的一个最艰难的决定。勃列日涅夫仔细地听取了所有的意见后作出了最后的决定。然而安德罗波夫对此事仍负有很大的责任。

1979年12月31日,苏军对阿行动得手后,安德罗波夫立即就阿富汗形势向苏共中央作了汇报。1980年1月2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对此进行了讨论,决定将在阿苏军控制在5万人。考虑到卡尔迈勒已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勃列日涅夫确信苏军的行动“将在3-4周内结束”,因此提出了部分撤军问题。中央全会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就一致支持了政治局已经作出的决定。

苏联领导人没有想到,阿富汗战事久拖不决,苏军在阿越陷越深。如何从阿富汗脱身,渐渐成了苏联领导人的心病。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安德罗波夫主政苏联,他开始考虑用政治手段解决阿富汗问题,但因任期太短,未能如愿。契尔年科上台后,苏联对阿政策又趋强硬。即便如此,当时参与阿富汗事务的苏联领导人都已清楚:用军事手段解决阿富汗问题是行不通的。于是,“苏联领导层决定采取步骤逐步降低在阿富汗的军事介入的方针,并采取更积极的民族和解政策,甚至与那些最激进的反对派和解。”就连持强硬立场的克格勃,也提出了政治解决的建议。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85年10月17日,苏联新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苏军撤离阿富汗的时间“已经来临,不管苏联支持还是抛弃卡尔迈勒,都应坚决采取尽早撤军的方针。1986年4月27日,苏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在阿富汗实行民族和解政策。会后,受政治局委托,戈尔巴乔夫在中央书记多勃雷宁陪同下,亲自出面同正在莫斯科疗养的卡尔迈勒谈话,要求他尽快下台。随后,克格勃副主席克留奇科夫“陪同”他返回喀布尔,说服他将权力交给了纳吉布拉。

1986年7月,苏联内部整合基本就绪后,戈尔巴乔夫公开宣布,苏联将分阶段地从阿撤军。当年11月,苏共中央政治局接受了戈尔巴乔夫的意见,正式决定从阿撤军。驻阿部队逐渐停止了战斗行动。1988年4月,苏联与有关方面达成了从阿撤军的协定。到1989年2月15日,苏联撤军任务全部完成,撤回军队总数11.5万人。

1989年12月,苏联议会谴责了当年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宣布勃列日涅夫、乌斯季诺夫、安德罗波夫和葛罗米柯应对“侵略决定”负责。两年后,这个曾对阿富汗动武、强大得让世界忧虑的苏联在“改革”中分崩离析了。再过一年,紧紧依附苏联的阿富汗“人民民主政权”也在内战中灰飞烟灭了。苏联出兵阿富汗和阿富汗革命留给后人的,只有痛苦的回忆和深重的教训。 

(文章2003年6月30日首发于《当代世界》,作者于洪君,中国论坛特约专家、中联部原副部长、原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