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论场 > 正文
今日评论速览 | 不能让受害人仅凭一己之力维权
03-10 11:14:04 来源:上游新闻

3月10日国内主流媒体观点聚合:

不能让受害人仅凭一己之力维权

3月8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特别提到“老夫少妻”恶搞事件,将其作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保护公民人格权的代表性案件。作为报告起草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主任马骐就此进行了解读:“对这样的案件,司法机关该出手时必须出手,不能让受害人仅凭一己之力去维权。”

从2020年杭州吴女士“取快递被造谣案”开始,多起进入公众视野的侵害公民人格权案件先后以公诉形式办理,这一标志性案件也被写进了去年的最高检工作报告。如今,最高检工作报告再次通过具体案件,强调对公民人格权和网络空间秩序的保护。如何在法庭上为此类案件定性,是具体的刑法专业问题。相比之下,能不能让受害者少受委屈、让加害者受到惩戒,是公众眼中更加直观的“正义指标”。检方主动介入,不仅能降低受害者的维权成本,也能起到徙木立信的作用,向社会宣示国家的态度。

中青评论微信公号评论认为,随着法治大厦的完善与公民意识的提升,民众对人格权的价值日益重视。这时,有关部门果断出手,以主动介入的方式“打典型”,既是对侵权者的吓阻,也是在为社会观念的正向转变“撑腰”。

明确“碰瓷式维权”不受保护是一个风向标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茶颜悦色”奶茶诉 “茶颜观色”不正当竞争案,称对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将予以制裁;明确“青花椒”等“碰瓷式维权”不受保护,对相关诉讼请求予以驳回。在工作报告中明确“碰瓷式维权”不受保护,这样的一锤定音很及时,也很有必要,相当于为不少市场主体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从法律角度说,一些商标权利人以敛财为目的,进行撒网式的“碰瓷式维权”,明显逾越了权利正当行使的边界,本质上是一种恶意诉讼和滥诉。诚信诉讼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些商标权利人进行“撒网式维权”、恶意诉讼的行为和趋势,必须及时被遏制。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引导“碰瓷式维权”的受害人积极合理维权,为其权利救济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商标相关法律法规,让恶意诉讼、恶意维权的商标权利人“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为相关行为付出更大代价和成本。工人日报评论表示,期待有关部门能够通过上述典型案例,总结共识和认知,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则,指导未来的商标注册、商标维权行为,杜绝“碰瓷式维权”再次发生。

高额铁路退票费不能收得不明不白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安徽省委员会副主委周世虹今年把目光对准了火车票5%至20%的退票费,认为铁路运输企业收取旅客退票费的标准没有进行过公开听证,现行退票费标准违反了国家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且与现行法律规定相冲突,违反公平和平等原则。

《民法典》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追问退票费该不该收,首先要厘清退票费的性质。如果作为运杂费,退票费的收取标准及金额显然与事实不符,远远高于成本;退票费的真实含义,应属民法上的违约金——以填平损失为目的,不具有惩罚之意旨。如果退票费明显超过其实际损失,合同相对人有权要求下调违约金;如果旅客退票,很快又被再次候补出售,铁路企业没有损失,则不应收取退票费。

北京青年报评论认为,除了铁路方面,有关退票费的争议还见于民航。一方面,高铁有12306购票平台,价格全网统一,民航却没有统一平台,退票费规则也不一致;另一方面,高铁退票手续费最高20%,且基本能够秒退,民航最高退票费却是100%,很可能一分不退,收取40%以上的退票费极其常见,而且退费时间冗长。与铁路退票费一样,这些疑问有待解答。

月饼和粽子包装禁用贵重材料,扭转资源错置乱象

工信部网站消息,为进一步规范食品和化妆品包装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完成《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从3月8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生产组织应采取措施,控制除直接与内装物接触的包装之外所有包装的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价格的20%。月饼和粽子的包装不应使用贵金属、红木等贵重材料。

贵重材料不得用于月饼、粽子包装,一方面确有“清风过节”“风气建设”方面的考虑,而置于阶段性的特殊背景下,其在“节约资源”方面的意义,也愈加凸显。若是继续放任月饼、粽子滥用贵金属包装,势必会加剧浪费空耗,造成稀缺资源的低效配置、无效配置。一般而言,食品包装都是“一次性”,开箱即弃,就算不是扔掉也是闲置。此类做法长此以往,代价极大。

封面新闻评论认为,阻断月饼、粽子借“包装”镀金之路,让节日食品回归平民本色,那些寄托其上的“别有用心”也便无所附着了。过节不是比奢斗富,让月饼、粽子“轻装上架”,同样是给人心减负。

面试出现挖地环节?考试不挖坑方能唯才是举

近日,一名网友在短视频平台发文“求助”:面试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快速脱颖而出?网友发出的视频显示,他在面试时突然被要求“挖地”,并且周围还有许多HR在围观。

有专家直言,奇葩考题固然可以考察求职者的应变能力,可以筛掉很多人,但也可能漏掉很多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区与兴趣点,不可能都会回答同一道考题,答不上来的未必就不符合工作要求。工作更多的是一种实践能力,并没有标准答案,就是一个单位,需要的也是不同类型的人才。只有不拘一格才能用人所长,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就是用人上的成功。

极目锐评认为,既要关注求职者已经掌握的知识,也要关注求职者今后能否有很多的贡献。这无疑是理智的招聘思路,考试是发现人才,不是考住人才,卡住人才。所以,面试挖地是否奇葩,要看是否符合以上选人路径,只要不是有意挖坑就行。

上游新闻评论编译部综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