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盔甲”的它,早在4.36亿年前,就已经在当时是一片海洋的重庆悠游嬉戏。3月3日,重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鱼化石在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首次亮相。
这条被命名为滨海涌洞鱼的鱼化石,成为了重庆市迄今为止出土的所有古生物化石中首个科级生物学命名单位。它被发现,也为世界远古鱼类新增了一个新的高等级生物类型。
滨海涌洞鱼究竟什么样子,它的生活习性究竟如何,它与现代鱼的差别大吗?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博士研究生陈阳揭开了谜底。
这条“戴盔披甲”的鱼类是亚洲东部特有的无颌类
虽然是鱼,但是滨海涌洞鱼和现生的鱼类在外形上却有着巨大的区别。
“我们完全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它——‘稀奇古怪’。”
这条在专家口中“稀奇古怪”的鱼究竟长什么样子。
陈阳举起了手中的化石。化石上,最为显眼的,就是这条鱼头上所戴的“头盔”了。
这个“头盔”乍一看上去,和战国时期将兵们头戴的甲胄非常相似。“头盔”上的两个小孔洞,就是滨海涌洞鱼的眼眶。
这些化石初初看上去和其他盔甲鱼并无多大区别,也具有盔甲鱼类发育的侧线系统。
但是,专家们仔细研究后却发现,它眼眶下伸出两对侧横感觉管,但其中背孔,却是裂隙形的。
通过更多的形态学分析后发现,这条4.36亿年前生活在重庆的鱼类,填补了中华盔甲鱼和“真盔甲鱼簇”这两个重要形态类型之间的形态学鸿沟,使真盔甲鱼类形态演化脉络更为清晰。
这条重庆最古老的鱼化石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陈阳说,滨海涌洞鱼化石于2020年7月,发现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涌洞镇约4.36亿年前的早志留世地层中,比2021年报道的重庆最早的有颌类鱼化石—袖珍边城鱼(约4.23亿年前)还早一千多万年,是重庆迄今时代最古老的鱼化石。
重庆有了首个“科”级古生物命名单位
因为滨海涌洞鱼在早期脊椎动物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位置,古生物学家们以此建立了重庆市迄今首个“科”级古生物命名单位,同时命名了新的“属”和“种”。
陈阳说,依据系统分类法,生物根据分类等级的高低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位置越靠前,其等级越高。
新命名的滨海涌洞鱼在系统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亚门、无颌超纲、盔甲鱼亚纲、真盔甲鱼目、涌洞鱼科、涌洞鱼属、滨海种。
同时,滨海涌洞鱼在重庆海相红层中的发现,为华南地区志留纪地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具有重要的地层学意义。
陈阳说,志留纪是地球演化的关键时期,其间构造运动剧烈,地球环境强烈波动,形成了三套红色的地层,被称为“红层”。
这些红层是地球历史上重要的全球性构造事件——加里东运动的地质记录。长期以来,由于这些红层中化石稀少,被地质学家称为“哑地层”,其地质时代也因而饱受争议。
上游新闻记者 李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