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论场 > 正文
今日评论速览 | 近40名专家跳槽同一医院,看点在人才生态
2022-05-23 10:45:27 来源:上游新闻

5月23日国内主流媒体观点聚合:

近40名专家跳槽同一医院,看点在人才生态

近日,近40名专家同时集体去职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以薪酬待遇比拼挖人才这种思路和做法,恰恰折射出一些地方和行业人才生态存在短板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到,人才竞争的核心是环境竞争。先前是这样,现在依然是:一些城市和单位,花费重金向全社会招贤纳士,在各种优惠政策之下,也吸引了人才。结果造成引才成本不断攀升的同时,人才发挥的作用,却可能与预期相去甚远。另外,如果只因诱人的条件而来的人才,很难保证在遇到更诱人的条件时不心动。

一个可以让人才舒心、安心地干事业的人才环境,才能最终成为高层次人才生存和发展的乐土。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近40名专家跳槽同一医院这事,无论是人才引进一方,还是人才流失一方,都不可回避人才生态这一话题,甚或进行反思。

澎湃新闻评论认为,优惠政策、诱人待遇,的确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吸引人才,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但简单地拼资金、拼优惠政策,已很难形成持久的人才吸引力。决定人才流向和作用发挥的因素,越来越体现为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容许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

金融促消费不能玩文字游戏

日前有报道称,个别消费金融公司玩起了文字游戏,将“最低利率”与“实际利率”模糊处理,但二者之间可能相差20%以上。发展消费金融、释放消费潜力是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推动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不过,个别消费金融公司近年来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例如,玩文字游戏,针对贷款利率只提“日息”不提“年息”,让借款人误认为贷款利率不高;又如,夸大误导营销,突出标注“超低利率”,将“具体利率以实际审批为准”模糊处理。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一方面,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客户群体普遍风险较高,贷款利率难以下调;另一方面,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成本较高,风险控制水平不足,有些公司尚未盈利。

经济日报评论认为,面临困难并不是违规的理由,越是困难,越要自强以求突破之道。金融机构要以消费者为出发点,深入研究其切实需求,提供能解决痛点的、有针对性的服务。要知道,消费者最终选择你,不是因为你营销时唱得好,而是因为你服务时做得棒。 

汉服“破圈”,更须沉浸式传承

经过多年发展,汉服正从小众圈层走向大众市场,成为国潮文化、国风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旅游、摄影等行业提供了营销新思路,古风剧本杀、古装宴饮等主打汉服元素的沉浸式消费更是方兴未艾。“破圈”的汉服经济,让传统文化走入更多消费场景。

从《唐宫夜宴》到《洛神水赋》,从昆曲《牡丹亭·游园·步步娇》到古风剧本杀、古装宴饮等主打汉服元素的沉浸式消费,汉服已经“破圈”,开始走进百姓生活。特别是,汉服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年轻一代的文化诉求相契合,由此催生了从汉服制造,到以汉服为中心的古风文旅活动。

汉服“破圈”,实为传统文化“回归”。换言之,汉服文化“破圈”,更须沉浸式传承。汉服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模糊概念,变成了如今的一种文化现象,并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选择。广州日报评论认为,从大视野来看,树立民族自尊、弘扬华夏文化,成为人们参与推广汉服文化的初衷,表现出了对民族、对国家、对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尊崇。只有坚守文化初心,汉服文化才能历久弥新。

罂粟种一株也违法 无知不是犯法的理由

近日,河北吴桥县警方通过全面排查,发现几个乡镇分别有9名村民在非法种植罂粟。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时间在南京、济南等地也接二连三地发现有市民非法种植少量罂粟,引发网友们关注。罂粟种植行为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其后果不堪设想。

从新闻来看,不少违法者以观赏、药用等为由,误以为在自家庭院中种植少量罂粟并无大碍。而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一条规定: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若是有“种植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抗拒铲除的”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前车之鉴”如此多,实际上也反映了部分民众相关法律意识的淡薄,以及执法机关处罚力度不够的事实。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禁毒宣传教育与普法教育力度。另一方面,从过往的事例来看,因大部分违法者的种植事实未达到法定的严重情节,其结果往往是以行政处罚为终,震慑力度有所欠缺。因此,法律的适用也应该体现时代性要求,对非法种植罂粟等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红网评论认为,“种毒必究,涉毒必惩”,无知不是理由,莫以无知轻易触碰法律的底线。

副院长发不雅信息 对师德败坏必须一查到底

一条内容极其露骨的信息,如果说仅仅是夫妻之间的枕边话,这倒也罢了。但这样一条信息,竟然被郑州高校一副院长谭某某发到工作群里,问题就真的严重了。

时下,每个人的手机上都有各种各样的群,发错信息这种事确实在所难免。估计谭副院长不想承担后果,就谎称微信号被盗,并且5分钟后就找回了。这套说辞着实令人发笑,对广大网友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却极强:谭院长你这样信口开河,以为所有人都和你一样缺乏常识吗?实在难以想象,一个高校领导,会发出如此露骨的色情言论。即便如谭院长辩称是发给妻子的,如此好色的要求和恶俗趣味,也实在有损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某种程度上,是自身缺乏修养的流露,发到群里,更折射出严重的师德失范问题,不可忽视。

钱江晚报评论认为,“不雅信息”事件,对学校来说,确实很丢脸,很败坏形象。欣慰的是学校反应迅速,及时成立了调查组。以行为惯性来看,露骨的信息错发了,恐怕不仅仅只是错发的事。学校不妨顺藤摸瓜,不回避,不护短,把事情彻底查个清楚。如此,把丢掉的脸面挣回来,也无愧于教师这份职业与称号。

上游新闻评论部综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