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中国主题为标准化助力质量提升。10月13日,重庆市质监局举行2017年“世界标准日”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全市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情况。
截至目前,重庆市累计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356项,地方标准954项。小面、火锅等重庆美食如今都有了地方标准。重庆市主导制定的《单轨交通设计规范》等国际标准,被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采用。
近年来,重庆市质监局积极推动政府标准“瘦身健体”。其中,强制性地方标准精简整合全面完成,精简数约占总数的70%;推荐性地方标准不断优化,精简数约占总数的40.3%。
同时,重庆市质监局大力推进“标准化+”行动,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标准化建设,通过标准创新引领质量提升。
目前,重庆还正在开展安全生产百部地方标准编制工作。2017-2019年,重庆计划分批编制完成110项各行业安全生产技术规范,构建起具有重庆特色的安全生产地方标准体系。
新闻多一点>>
“标准”的重庆小面这么做
近20道工序、14种调料……在重庆小面首个地方标准(推荐性标准)《重庆小面烹饪技术指南》中,详细介绍了如何煮一碗重庆小面。
准备工作:
主料:碱水面条。
标准要求:面条长度、宽窄、粗细均匀、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气味清香,本品固有的颜色。
辅料:蔬菜、高汤、水、食用猪油
标准规定:重庆小面里的蔬菜可选用各类时令豌豆苗、空心菜、莴苣叶、卷心菜、大白菜、生菜等的嫩叶或嫩茎。
调料:酿造酱油、姜水、蒜水、红油辣子、味精、鸡精、食用植物油、熟芝麻、芝麻酱、花椒粉、酿造食醋、熟碎花生仁、榨菜粒、葱花。
具体步骤:
一、粗加工
1.认真检查待加工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的原料不得进行加工。
2.各类原辅料应先进行挑拣、剔除老、黄叶茎和不能食用部位。
3.用流水进行清洗,去掉原料中残留的泥沙、虫卵和杂质。
4.对不同原料、半成品、成品分类贮存,合理保管,防止二次污染。
二、辅料
1.制高汤:选用猪筒骨、杂骨,清洗后放入沸水锅内出水,捞起用温热水将血垢和浮沫洗净,锅中另掺清水放入筒骨、杂骨,用小火慢炖,至汤味香醇。
2.炼制猪油:猪板油洗净后撕去蒙皮,改成2厘米的块,用小火熬制,待猪油出油已尽,形态干缩时,打去油渣,把油汁盛入容器中备用。
三、调味料
1.炼红油:选用表皮光亮、色红肉厚的干辣椒,经去蒂、去籽后放入铁锅内,加少许食用植物油翻炒炕熟,冷却后舂成碎末,装入容器内;食用植物油入锅内烧至160℃~190℃,然后将油舀入盛辣椒末的容器内,边舀入食用植物油脂边搅动辣椒末,达到色泽红亮,辣中带香的要求。辣椒末与食用植物油比例为1:2.5~3.0。
2.调制姜水:老姜洗净去皮,捣绒后用冷开水调匀;其与冷开水的比例均为1:3~3.5。
3.调制蒜水:大蒜去皮,捣成泥后用冷开水调匀;蒜泥与冷开水的比例均为1:3~3.5。
4.预制榨菜粒:榨菜经洗净,挤干水分,切成约0.3厘米的颗粒状。
5.预制葱花:小葱或火葱经粗加工清洗干净后,沥干水分,切成长度为0.3厘米~0.5厘米的葱颗备用。
6.预制熟碎花生仁:花生仁洗净后沥干水分,投入到热食植物油锅内炸至酥脆起锅,冷却后铡成颗粒状。
7.预制熟芝麻:芝麻淘洗后沥干水分,放入铁锅内用小火炒香至熟。
8.预制芝麻酱:将芝麻酱用芝麻油调散,呈浆状;芝麻酱与芝麻油的比例为1:1.2~1.4。
9.预制花椒粉:将干燥去籽花椒,粉碎成粉。
四、调味
将酱油、榨菜粒、味精、鸡精、红油辣子、食用猪油、姜水、蒜水、熟碎花生仁、芝麻酱、花椒粉、葱花等调味料,按照干溜、宽汤、清汤、红汤等食用要求,味型要求,以及与主辅料用量相适宜的要求,按一定比例均匀地放入面碗内进行调配。
五、煮面
1.面条煮制:在煮面锅内掺入冷水,用大火将水烧至沸腾,投入面条,煮至面条翻滚浮于水面,再掺入适量冷水,待到再次沸腾、煮熟后,用漏瓢捞起,盛入事先已调好味的面碗内。
2.蔬菜制备:在煮面的过程中,将洗净的蔬菜,投入到沸水锅内煮熟捞出盛入碗内。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