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搜索封面纪念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他让谷歌变GǔGē
01-14 18:56:12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消息,1月13日,打开google浏览器,惊奇地发现它的页面上,出现了一个中国人,同时,还有“谷歌”的汉语拼音。

这位荣登google首页的中国人,正是中国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2017年1月14日凌晨3点,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为了纪念其逝世一周年,谷歌特意将其页面Logo翻译成拼音Gǔ Gē。

如果不是他,恐怕今天的我们还不能如此畅快便捷地在电脑、手机上聊天,拼音音译也可能会推迟很久才会出现。在周有光接受“汉语拼音方案”之前,中国人使用的注音系统还是英国人威妥玛在1886年创建的“威氏拼音”,但毕竟是西方人制作的注音体系,对于中国人而言,使用起来并不能完全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世界还会将“Beijing”称为“Peking”,将“Chongqing”称为“Chungking”。

据了解,Google Doodle 每天都会改版谷歌搜索的主页,按照当天发生的大事件或者历史上当天发生的大事件制作涂鸦,用以纪念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事件,或为人类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例如有纪念科学巨匠艾萨克牛顿的(2010年1月4日,牛顿诞辰367周年);纪念爱因斯坦的(2004年3月14日,爱因斯坦诞辰124周年);还有纪念世博会的(2011年5月1日,首届世界博览会举办160周年)……

1月13日,周有光先生和众多大师、巨匠们一样占据了Google 搜索主页,可见先生对于这个世界的贡献之巨——让汉语真正走向世界。

生前最反感别人叫他“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周有光”本为他的笔名,后来,“有光”就成为了他的号。他生于江苏常州,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

周有光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当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建立了汉语拼音系统。后来,他被媒体称作“汉语拼音之父”。

然而,先生生前却很不喜欢这个称呼。其子周晓平曾要求记者,“文中提到的‘汉语拼音之父’几个字务必去掉”,父亲“最反感别人这样叫他。他常说,汉语拼音搞了一百年,自己只是参与方案最终制定的几个人之一,不能叫作‘汉语拼音之父’”。

中国官方学术界对周有光本人,和他为中国语文改革做出的贡献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教育部网站介绍周有光是“卓越的语言文字学家”、“具有……完美的人格品质”。

周老穷其一生横跨经济、语言、文化三个领域。他早年西装革履搞经济,49岁后奉命研究创制汉语拼音,百岁后仍坚持读书写作,成为公共知识分子。

先生“流水式爱情亦被传为佳话

可能不为大家所知的是,周有光和文学大家沈从文是一对连襟(姐夫与妹夫的互称)。周有光娶了张允和,沈从文娶了张兆和,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或许正是他们的写照。

▲周有光张允和结婚照

张允和,安徽合肥人,长于苏州,是当代著名昆曲研究家,也是著名的“张家四姐妹”中的“二姐”。周有光说,“我跟她从做朋友到恋爱到结婚,可以说是很自然,也很巧,起初都在苏州,我到上海读书,她后来也到上海读书。后来更巧的是我到杭州,她也到杭州。常在一起,慢慢地、慢慢地自然地发展,不是像现在‘冲击式’的恋爱,我们是‘流水式’的恋爱,不是大风大浪的恋爱。”

周老还曾在书中说,“结婚前,我写信告诉她,说我很穷,恐怕不能给你幸福。她说幸福要自己求得,女人要独立,女人不依靠男人。她当时的思想也比较开明。”谈到婚后生活,周老说,“的确,我们的婚姻生活是很和谐的。到了北京,一直到我老伴去世,我们每天上午10点钟喝茶,有的时候也喝咖啡,吃一点小点心。喝茶的时候,我们两个‘举杯齐眉’,这当然是有一点好玩,更是双方互相敬重的一种表达。下午三四点钟,我们又喝茶,又‘举杯齐眉’。有朋友来家里特别是记者,看到我们‘举杯齐眉’,都觉得有趣得不得了。”

2002年8月14日,94岁的张允和去世。2017年11月,周有光、张允和夫妇的骨灰落葬故乡常州。

周有光外甥女:

“当初是舅舅坚持用罗马字母作拼音”

正值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周有光九妹的女儿毛晓园。在北京某建筑研究院工作的她与周老接触颇多。“这么多年和舅舅在一起,让我深深感到:我是一滴水,舅舅似大海。”

这天,毛晓园只能在微信寄托思亲之情:“舅舅,你在那边可好,你远离了尘世间的嘈杂,与至爱的父母姐妹妻儿在一起,无牵挂,好安静。”

一早,周有光的亲人们也看到了Google搜索引擎换成周有光的新闻。毛晓园说,感谢大家还记得周有光老人。今天会如何祭奠周老,家人们是否还会相聚周老生前居住的房子?毛晓园透露,周老在北京的故居已被卖出,北京只剩周老外甥女们,亲人们都分散在各地,大家无尽的怀念都放在心中。

 ▲“上帝糊涂,把我忘了!”这曾是周有光最爱说的一句话

14日,毛晓园向红星新闻记者发来她撰写一篇回忆舅舅周有光的文章,其中提到一段往事——

当时,毛晓园小孙子在波士顿上幼儿园,他的老师是中国台湾人,她在学校教孩子们英语、西班牙语,也想尝试教汉语拼音,并创造了一种很巧妙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动区分同一个字母在英语和汉语拼音中的发音。当老师得知周有光是他们的亲戚后异常兴奋,2013年专门来北京拜访周有光,“舅舅说,非常高兴你来和我聊天,在一问一答中,舅舅把中国从清代开始注意拼音字母,到1955年开始研究汉语拼音,再到1982年成为国际使用标准的历史,讲得一清二楚。他笑着说:‘当初有人说,就26个字母的汉语拼音你们搞了3年,太笨了!其实这里面的学问还是很多的,到现在来看,想搞出一个比这个拼音更好的也不容易。经过这么多年,汉语拼音经住了考验。’”

据毛晓园回忆:“那天,舅舅还说美国的国会图书馆是世界性的,当年就有70万册中文书,在汉语拼音成为国际通用标准后,(他们)因图书目录更换索引问题专门请舅舅去了一趟华盛顿,他们说把70万册图书目录改用汉语拼音索引是个浩大工程,我们现在还没有经费,舅舅说没有钱可以先不动,但是要把方案定下来等有了钱再做。过了几年,他们花了三千万美元终于完成了全部索引的更换。在和舅舅聊天的一个小时中,老师深受感动,她说108岁的老人,这么有精神,记忆力这么清晰,能见到这么儒雅的老知识分子是我的荣幸!”

当初,选用罗马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字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毛晓园听舅舅说过,当时,主张用汉字笔画式字母的人是大多数,少数人赞成用斯拉夫字母,只有舅舅和极少数人主张用罗马字母。 “在会上,毛主席问我:‘周有光,你到底赞成不赞成?’我不敢反对毛主席,但我可以不说话。毛主席再次问我,我还是不说话。毛主席见我不说话,就明白了,于是宣布休会。”

袁钟瑞转述说,事后胡乔木到周老家问意见,周老说,他写过一本小册子《字母的故事》,请他拿回去给毛主席看看。

下次再开会时,毛主席主动提出,汉语拼音还是采用罗马字母好,国际通用;而且毛主席还说服了别人同意采用罗马字母。

后来说起这件事,周老还乐哈哈地笑着说:“毛主席借了我一本书,到现在也没有还!”

毛晓园说,和舅舅一起工作过二十多年的袁钟瑞先生是国家语委原推普处处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秘书长,他的评价是:

回想57年前,由于周有光先生的坚持,才使我们的汉语拼音采用了国际最通用的罗马字母,这件事意义实在重大!如果今天我们的拼音用的是汉字笔画式字母,或者是斯拉夫字母或者别的什么字母,如何能够方便地使用国际通用的计算机键盘?如何方便地将中文的人名地名转换成国际通用的罗马字母?如何高效率地实现中国语文的现代化?越想越觉得周先生真伟大!

毛晓园说,舅舅真是功德无量!

原标题:Google都被您刷屏了!“我们不糊涂,依旧记得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