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流量,有人粉,万物皆可明星,包括“虚拟”出来的偶像。数据显示,全国有3.9亿人正在关注虚拟偶像和关注虚拟偶像的路上。
近日,就曝出字节跳动正在计划虚拟偶像项目,日前正在招兵买马。站在二次元的行业风口上,各大内容公司、平台纷纷推出了各自的虚拟偶像项目,虚拟偶像领域呈现平台加速入局的态势。
虚拟偶像市场日益崛起
什么是虚拟偶像?这一概念诞生自日本雅马哈集团一款名为VOCALOID的音频制作软件,音乐人将原创词曲输入,软件的虚拟声库可将歌曲随即唱出,原理类似于语音导航。一些使用者利用这个软件,创作虚拟的“二次元”歌手形象,引来更多爱好者为其写歌、制作视频、创作小说等,虚拟偶像由此诞生。
从表面上看,虚拟偶像就是被人为“创造”出来的偶像。但在业界看来,国内对虚拟偶像还没有十分明确及严格的定义。虚拟形象、动漫角色、虚拟歌手等均被划分到虚拟偶像范畴。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上游新闻专家顾问李光斗表示,虚拟偶像是互联网的产物,有着固定和忠实的粉丝群体。虚拟偶像有多火?《2019虚拟偶像观察报告》显示,全国有3.9亿人正在关注虚拟偶像和关注虚拟偶像的路上。截至2018年,中国已经有30+个虚拟偶像/组合,处在产业链上的平台公司、内容公司以及研发公司超过百家。
大众最为熟悉的虚拟偶像有哪些?在采访时,不少人都提到了初音未来、洛天依。
2007年,在日本诞生的“初音未来”是日本生命力最长、衍生价值最高的虚拟偶像IP。资料显示,初音在70个国家运营,俘获全球超过6亿粉丝,代言过上百家品牌,身价接近人民币10亿元。
再以洛天依为例,灰发、绿瞳,发饰碧玉、腰坠中国结,一个温柔细致的少女形象。“五年级的时候就知道了,我有时候还会去QQ音乐听她的歌。”13岁的小峰(化名)今年刚在沙坪坝区上初一,他告诉记者,班上的女同学喜欢洛天依的比较多。16岁的杨杨则表示,除了听歌看节目,他们也会买虚拟偶像的周边和手办。
据悉,这个由上海禾念在2012年推出的首个拥有中文声库的虚拟形象,不同于传统偶像的PGC模式(专业生产内容),洛天依从人设到音乐都采用纯UGC模式(用户原创内容),强调参与感与养成感,成功俘获一批高忠诚度的粉丝。
这些虚拟偶像的待遇并不比明星差。虚拟演唱会上,粉丝们可以手持发光的应援棒,连续坐上三个小时一直为台上那个光线构成的虚拟影像打call。
“圈地”虚拟偶像市场
就在上周,随着一张在部分网站上流传的虚拟偶像女团演员招募表,字节跳动被曝出正在计划虚拟偶像项目。记者从字节跳动官方招聘渠道上看到,目前正在招聘与虚拟偶像相关的职位有4个,分别是运营岗和研发岗,包括平台合作运营和Unity3D开发等。
“圈地”虚拟偶像市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网易推出《阴阳师》的“平安京偶像计划”,为《阴阳师》中的角色“大天狗”定制了一场虚拟演唱会。巨人网络宣布斥资1亿人民币进军虚拟偶像市场,并且打造了首位虚拟主播MenheraChan……
事实上,目前包括B站、快手A站、酷狗直播、虎牙、爱奇艺等公司已经悉数入局虚拟偶像市场。虚拟偶像已经被视为掘金二次元经济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魏鹏举认为,虚拟偶像体现了高创意和高科技的结合,从资本角度看,符合投资方的长远利益,且知识产权完整。他同时认为,在未来虚拟偶像的市场细分中,虚拟主播会成为趋势。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没有两把刷子的虚拟形象很难“杀”出一条“花路”出道。不仅仅是外在的形象、性格特点、音乐音源,乃至虚拟形象出席的活动、曝光度等等,都是其能否成功出道的重要因素。
在李光斗看来,虚拟偶像代替不了真人,最终还是会走向虚实结合。
难以复制的“洛天依”
虚拟偶像不仅受到互联网企业的关注,也成为动漫IP界思考转型的一个方向,因为虚拟偶像它首先得必须有一个“形象”,而且这个形象还必须深入人心。
欢潮漫惟文化是一家重庆本土IP文化公司,旗下拥有傀儡娃娃、华风少女中国娘、怪兽甜心等文创IP。欢潮漫惟文化的创始人李欢,是国内知名动漫插画艺术家,曾多次获得中国动漫金龙奖、中国创意金奖、中国之星奖等,也是中国唯一入选东京插画艺术150人、作品登上纽约国际时装周秀场的插画家。
“我们不仅在关注,而且之前也有类似的规划。”李欢表示,据他了解,国内有很多同行都在筹备相关虚拟偶像项目,“塑造一个虚拟偶像,除了形象能引发共鸣,还必须有特色。”他谈到,之前成功的虚拟偶像更多是针对年轻化,随着未来市场的成熟,入局的越来越多,必然会差异化定位。
魏鹏举认为,如果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其门槛主要在于内容制作能力和推广能力,综合来看也包括资本实力。
在李欢看来,现在要再造一个“洛天依”很难,“太烧钱,很难复制,这不是普通公司能够做下来的,背后完全按照造星模式来运作。”事实上,虚拟偶像所处赛道是一个高成本行业,它代表了最新科技发展、最新玩法。第一位虚拟歌手初音未来诞生之初成本极高,需要做声库,声库需要用到雅马哈的技术,成本高昂。并且它还有年限限制,需要不时更新声库,还要做3D模型。做一首歌需要花费巨资,而开一场演唱会需要做20多首歌,更多模型,费用堪比“天文数字”。高投入、高科技意味着高门槛,无形中提高了虚拟偶像行业门槛。
他同时透露,现在很多公司想做这个,和做形象IP的思路差不多,先产出内容,收获粉丝,获得关注,再进行商业变现。不过,目前国内成功运营的虚拟偶像并不多,这是由于虚拟偶像本质是内容产业,需要制作方具有很强的内容基因,与此同时虚拟偶像的创造和运营对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譬如全息投影等技术。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谈书 实习生 敬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