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image.cqcb.com/d/file/p/2019-02-21/81c83b856b2ff00f52c781b3fdf88ee5.jpg)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明确提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随后,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把“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放在了扩大内需的这个战略基点之中。当前,重庆围绕对城市建成区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整治提升,盘活存量、提升质量,于今年6月出台了《城市更新管理办法》,扎实做好重庆市城市更新顶层设计,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十八梯,南起厚慈街,北迄较场口,依山石建的石梯坎长长一坡原有两百多级,为减轻行人劳累之苦,特将长石梯分为十八层台阶以缓冲坡度,这条以十八层台阶得名的长街,俗称“十八梯”。它是重庆母城文化的发源地,十八梯见证了重庆八百年的风起云涌,重庆总镇署、韩府大院、厚慈街95号、火柴坊、法国领事馆……这些建筑让十八梯仿佛是记录渝城变迁的“时光胶囊”。十八梯,是城市更新的“重庆范例”。辉光日新的十八梯,既是从古典重庆照到现代重庆的一轮“白月光”,也是满载着千百年重庆的居者和过客们的人间烟火、喜怒哀乐的“六便士”,更是众多文艺爱好者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十八梯不但连接了重庆母城的上半城和下半城,也连接了重庆的历史、当下和未来。曾经,十八梯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逐渐被人们淡忘,但这里的历史风貌及城市记忆仍然扎根永存,通过保护性开发,融合传统和现代元素,使得十八梯重获新生,可谓是城市更新促进城市复兴的典型样板。
一、十八梯“十八景”背后的“大历史”
名城,往往与名画交映生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仇英的《南都繁会图》全景式描绘了明代陪都南京城物阜民丰、百业兴盛的场面。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定格了杭州郊外的富阳山水。
而徐悲鸿先生于抗战时期的1937年,来到十八梯,映入眼帘的是一行行到江边取水的汉子和妇女,用扁担担着满满的水桶,沿着崎岖陡峭的石梯,一步步走回家里,有时甚至要往返多次。这不就是重庆这座抗战的英雄之城,以及坚韧、勤朴、乐观的重庆人民的群体精神的缩影嘛。徐悲鸿将十八梯上的所见所闻,创作了《巴人汲水图》这幅名作。
可以说,《巴人汲水图》是爬梯上坎、引重致远的重庆城市生活美学和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城市韧性的体现。徐悲鸿从十八梯一隅来勾勒重庆风貌,可以说正是把十八梯作为重庆城的浓缩。《巴人汲水图》虽然只是反映渝城一隅,但从对城市风貌、民俗风情和城市精神的传达而言,《巴人汲水图》与《清明上河图》《南都繁会图》《富春山居图》一样,都是跻身“名城名绘”之列。《巴人汲水图》所描绘的十八梯,可谓是一条风貌长廊、文艺梯道。
历史上,十八梯也是重庆市井生活的集中呈现地,十八梯两边居住着普通老百姓,以及各类生活服务业态,掏耳朵的、修脚的、做木工的、做裁缝的、卖烧饼的、卖针线、打麻将的,乃至于山城棒棒军和抬着滑竿的轿夫。自南宋得名的十八梯,在清末开埠时期,借助于长江航运兴盛和自身优越的区位优势,十八梯已成为重庆的商业中心。十八梯可谓是重庆的筑城史、开埠史、商业史、城市社会史的优质承载地和展示区。
而今,正在打造的十八梯“十八景”,连接着古今,也折射着大历史中的山城变迁。如果说传统建筑及街道是十八梯的“肌理”,“十八景”则可看作是十八梯的“血肉”和“灵魂”,是重庆人乡愁情怀的具体载体,可以分为几类:
一是自然风貌。有花街鸟语、黄葛挂月两处。这是山城的古典、山城的浪漫,就像“此刻已皓月当空,爱的人手捧星光”的歌词,花好月圆的十八梯,多适合拍婚纱照呀。
二是艺术景观。有较场揽胜、古井春风、佛崖夕照、轿铺风云、金紫灵石、善果夜灯、幸运黑板七处。这基本涵盖了“山城十二时辰”的经典画面,从朝霞到夕阳、从晨曦到夜灯,山城的四季、山城的昼夜,乃至山城的千年,都是美到了骨子里。
三是历史展陈。有于公挥毫、大轰炸遗址、山城记忆馆三处。右任先生旧居山墙上浮雕着其亲笔书法作品《望大陆》,饱含家国情怀。大轰炸遗址彰显着“愈炸愈强”的城市精神。山城记忆馆“追溯山城历史、解读山城风貌、品味山城记忆、展现山城精神”。重庆城的无数条时间线在十八梯会流,汇成一条时间长河后又向未来奔涌。
四是特色运营。有大巷听更、响水茶香、火锅溯源、禅堂祈福、凤台琴音、巴渝人家六处。有道是“此心安处是吾乡”,重庆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承载着四海八荒的乡愁,各国、各地来渝人士也丰富着重庆的文化调性。作为十八梯的商业运营部分,正是用好全球文旅运营人才的创意思维、资源人脉,把十八梯的梯梯坎坎打造成为文化财富的金山银山。
十八梯不但呈现着大历史的脉搏,自身也将迎来其发展史上崭新而辉煌的一页。
二、堪比“石库门”的“十八梯”城市更新
什么叫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建成区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整治提升的活动。城市更新确实能让盘活存量、提升品质。比如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工业心脏地带的国王十字区,在二十世纪下半叶衰败成为“伦敦十大贫困区”,近年来正通过城市更新重获新生,成为“微缩伦敦”——打造色彩丰富、历史厚重、文化多样、富有活力,为商业、居住、旅游等多种用途提供安全理想的环境。而纽约高线公园的城市更新,不仅体现在对城市旧建筑的保护和更新改造上,还体现在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文脉的保护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对城市经典区域的活化而言,重庆十八梯的城市更新的范例价值,以及对所在城市在成为世界城市体系中富有东方韵味、本地特点的独特存在的支撑作用,堪比上海石库门。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重庆提出了目标要求“展望到2035年,重庆进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这是中央和国家层面对于重庆的期许。重庆的十八梯与上海的石库门一样,是城市的“根”和“魂”,是各自城市“压箱底”的历史文化财富,以及国际旅游和交往的“城市脸面”。
近年来,上海石库门片区的城市更新探索出三种保护模式:一是以新天地、思南公馆为代表的居民整体动迁,然后整体商业开发的模式。二是将居住功能和商业开发相结合的'田子坊'模式,楼上住人,楼下开店。三是以保护外观和改造内在生活设施相结合的原生态保护模式,如延安路二大会址。
杭州新天地集团操刀的“重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项目,融合了上述模式的优点,并汲取了各地节点改造、微更新、尺度肌理修复、形态重构、功能置换、集群设计等先进理念。同时,创造性地开展了外科手术式的复杂而精准的设计,最大限度保护传承了十八梯的文脉,重现了真山城、老重庆,将十八梯打造成了一张历史文脉凝结的城市“老底片”,和一个传统与时尚结合的复合型风貌文化街区,这是为十八梯量身定制、精准施策带来的规划成就。
在具体操作中,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在城市更新中维持了“七街六巷”的建筑形态,建筑格局也尽可能还原原始风貌。在改造中,项目方还与当地街道办、派出所等部门沟通,吸引原住民参与到项目中。此外,聘请老居民担任讲解员,推广地道小吃、手工艺品等,都是实现城市“微更新”的方式,“十八景”与非遗类文化产品“十八件”和美食名吃“十八味”交映生辉。我们从十八梯越来越靓丽的“古典活化”中,可以看见重庆的现代化国际都市建设中传统风貌得到保护和发扬的盛景。
城市更新是一门关于空间的艺术,也是一门关于时间的艺术。按照规划,十八梯传统风貌区重点围绕“城市观光”、“非遗传承”和“文化创意体验”,并结合“夜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定位,实现“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跨界”的全景体验发展,主要规划“传统文化体验”、“国潮文创体验”、“国际交流中心”和“生活方式中心”两体验两中心功能组团。其中,AB区作为传统文化体验区,C区作为国潮文创体验区,D区作为国际交流中心以国际精选美食、城市限定手办、商务品牌会客为发展导向,E区作为生活方式中心打造潮乐青年聚集地。
约88亩的项目空间的杰出打造,使得十八梯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传统风貌区,更多的含义是作为重庆这座城市的一个历史文化的集中体、城市的大文脉。杭州新天地集团依托十八梯厚重的历史、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原位置、原形制、原工艺修缮历史建筑,以匠心精神对十八梯精雕细琢,真实呈现山地空间演变和市民生活变迁历程场景感,再现山城记忆、母城文化的同时,向世人展示 “老重庆、真山城、新生活”的独特体验。
正是因为十八梯在城市有机更新(在空间优化和提升的同时,更加注重权衡社会、产业、生态、历史、文化等多因素的传承和创新)上的成就,2021年6月28日,“重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项目荣获2021“RICS AwardsChina”年度城市更新项目优秀奖;2021年6月29日中国城市有机更新论坛在重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山城记忆馆召开。“十八梯”的城市更新,可谓“双喜临门”。
当前十八梯传统风貌区一期(A、B、C区)已基本建成,将于今年9月30日开街。十八梯不但是重庆的“城市荣耀”,还是山城夜景的“颜值担当”。穿越八百年“渝你相遇”,“十八梯”值得你的打卡!
本文由重庆马路社(ID:cqmalushe)原创,欢迎关注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号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