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据央视新闻消息,“3·21”东航飞行事故的搜救进入第三天,截至目前已经搜寻到第一个黑匣子,正在全力搜寻第二个黑匣子。“我们已将其连夜送往北京的专业机构进行译码。”在23日召开的“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两场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说,记录器所记录的数据下载和译码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内部存储单元出现损坏,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译码后,将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提供重要的证据。
东航MU5735客机第一个黑匣子已经找到 新华社
东航MU5735客机21日失事引发了网民的大量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网友在互联网上发出疑问,“既然飞机上可以用Wi-Fi,为什么不把黑匣子里的内容实时同步到某个服务器上呢?”“黑匣子的数据为什么不实时上传云端?”体现出网友对空难搜救进度的焦虑。然而,如前述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所说,解读黑匣子数据是一个非常专业和复杂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那么在部分航班已经可以上网的情况下,为何没有航空公司将黑匣子数据备份上传到云端,这种大大加快搜救进度的手段为何至今没有航空公司采用?对此,上游小编进行了了解。
一位知乎认证为民航从业者的网友表示,“飞机上不止黑匣子,还有许多其它的监控记录设备,都已经可以实时通过卫星数据链路把飞机的各种运行状态信息传回到公司了。这没有技术方面的问题,就是航空公司肯不肯花钱而已。”
黑匣子无法执行运算任务
对此,果壳网在一篇编译稿件中表示,黑匣子最主要的任务是保存数据,其他方面的性能很差,无法搭载实现数据同步所需的操作环境。实际上,黑匣子只有1~4G的存储空间来保管所有的系统文件,无法执行运算等任务。
黑匣子只有1~4G的存储空间来保管所有的系统文件,无法执行运算等任务 网络
而在硬件方面,由于民航业对机载设备重量的严格限制,加之黑匣子的设计要求配备独立的电源,这样一来,黑匣子内部仪器的能耗就要尽可能降低,加装一个数据发射模块实在太费电了。而同步保存这么关键的数据需要一个非常稳定的网络环境,而卫星的位置、地形、天气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网络的稳定。然而黑匣子需要确保数据记录连续、完整,无论飞机上的Wi-Fi,还是无线电、雷达、卫星电话等系统,都无法做到这点。
地空网络建设运营成本高
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原因。21世纪经济报道在一篇稿件中表示,“这种数据发送很昂贵。”一位民航内部专家指出,飞行在万米高空上的民航客机,要向地面输送数据信号,需要大量的基站和卫星构建地空网络,这个地空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当昂贵。
民航客机要向地面输送数据信号需要大量的基站和卫星构建地空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当昂贵 网络
如果飞机并无故障,大量的信息交互支出对航空公司来说,会是不小的负担。21世纪经济报道在文中表示,即使目前霍尼韦尔等航电设备商研制出性能更好更新的卫星通信设备,想要说服航空公司更换使用,需要指出这是切实必要且成本可控的。但如今恐怕不是推广的好时机,航空业的现实是,严重亏损下非必要的投资无法继续。
飞行数据实时上传、云存储从技术上看挺好并且能够实现,但其本身并不能让飞行更安全,还会给航空公司带来额外经济负担和安全担忧。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绝大部分国家和航空公司仍然将继续使用黑匣子,直到上述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新闻多一点:
黑匣子资料图 网络
MU5735两个黑匣子分别能记录什么,找到黑匣子离查出坠机原因还有多远?
据介绍,波音737—800型号飞机装有两个美国honeywell公司生产的飞行记录器(即黑匣子),其中一个是数据记录器(FDR),安装在客舱尾部,在发动机启动时开始记录,发动机停车后停止记录,记录时长25小时左右,记录参数详尽,约1000个左右,例如高度、速度、航向、俯仰角、滚转角、垂直速度以及机组的操作如驾驶盘杆量、油门等重要参数。
另一个是驾驶舱话音记录器(CVR),安装在货仓尾部,在飞机通电时开始记录,断电后停止记录。可以记录四个通道声音,分别为机长通道、副驾驶通道、备用通道、环境声音通道,记录时长大约两到三小时左右。 两个记录器外表面都是桔黄色,可以抵抗高过载冲击撞击(3400g,6.5毫秒),耐高温(1100度持续60分钟火烧)、耐海水浸泡(30天)等特性,不易损毁,可以在事故发生后帮助分析飞机状态、机组操作情况以及在驾驶舱面临的状况。
上游新闻综合自 果壳网 光明网 央视新闻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