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埋藏在地下,在被人们发现之前,我沉睡了很久。近日,有人在云阳县黄石镇铁炉村李子码头附近一处工地,发现了我的存在。我所处的位置,旁边是彭溪河流域,长江的一处支流。当我再次看到这个世界,眼前的一切跟我沉睡前的模样,已经大不一样。我就这样散落在岸边,阳光洒在我身上。
化石带上本来是民房,直到拆迁才慢慢现出。
当地居民猜测我,说我或许是一种古生物化石,叫我树叶化石。也有路过的人随口一说,说我跟恐龙化石有关……众说纷纭,一时间,我成了网红。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目睹我的风采,他们给我拍写真,与我合影,甚至有人偷偷把我挖回家当宝贝。
民房拆迁剩下的砖头
其实施工之前,我生活的地方,曾有一处旧民居,房屋破旧垮塌后,在建施工过程中把我挖掘出来。云阳县国土部门接到群众反映后,迅速派工作人员对我进行拍照、取样,后来地质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对我作出最早判断:“它们确实是化石,是植物的叶片跟茎方面的化石,取样后,将送往重庆市国土房管局进行鉴定。”
化石裸露在河边
一块化石躺在红薯地里
我的整个出露区域大约有400平方米左右,但对于我真正的了解,还没有确切的说法。我是谁?为什么会沉睡在这里?谁能找出我的身世?我希望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讲给关心我的人听。
发现化石的刘老师正试图寻找新发现
找到河边形状不同的化石
从地里突出的化石
我是痕迹化石 几万年前被温泉浇盖
化石断裂的切面
前天,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带我来到重庆主城,首先找到三峡博物馆古生物专家陈少坤,凭着他的专业经验,他说,我是钙华,是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的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他认为,我出生的年代可能有几万年,甚至可能有几十万年,具体年代需要进一步检测才能断定。
树叶化石纹路细节
他说,我有了树叶形状的模样,是因为我已经形成了痕迹化石,也就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各类生物在生活活动过程中,遗留的各种痕迹和遗物保存下来而形成的。
树叶化石纹路细节
他还分析,从发现我的环境来看,很有可能是泉华,也就是含钙比较高的温泉水(不一定温度很高)在这个地方溢出来,遇到比较冷的地表水,钙质析出而形成的。树叶落在里面,留下痕迹,而树叶本身腐烂了,从而形成痕迹化石。他从地质资源方面来分析,或许几万年前,我生活环境附近,可能存在温泉资源。
树叶纹路出自青冈 我身旁还有溶洞
通过实物、现场图片和视频,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沈立成也对我作出初步分析。“你看,化石中的树叶纹理清晰,肉眼可以清楚观察叶脉结构。”他认为,我能反映出原生物(树叶)外表的形态及构造特征,也可以称为印模化石。他同意陈少坤专家的说话,根据周围环境以及化石所呈现的钙质状态,初步判断因泉华沉积形成。
化石上树叶的纹理清晰
“泉华是一种与泉水密切相关的矿物质沉积物,大多具有多孔甚至泡沫状结构。”他说,我身上呈现出来的正是这种结构,他认为,我应该在不超过20万年前,或者十几万年、几万年前,生活在天然的溶洞和山泉环境里,这里泉水资源丰富,所处位置很可能是泉水出口处。而周边,属于落叶阔叶林森林地带,有着山城常见的岩溶地区风貌,既唯美,又壮阔。
“树叶因为四季变化自然掉落,落入富含钙质的泉水中,在完全腐烂分解之前,被钙质泉水长时间覆盖,久之成为泉华沉积一部分,形成化石,而树叶在泉华过程中腐烂。”他也认同,当年这里流出的泉水,不排除为温泉的可能。
根据我留下的叶脉结构,他说,很可能是云阳当地常绿的乔木,青冈,所掉树叶形成的烙印。这种植物,往往生长在海拔60-2600米山坡或沟谷,叶背支脉明显,叶面无毛,叶片顶端渐尖或短尾状,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而这种植物的木材坚韧,可供桩柱、车船、工具柄等用材。
“数千数万年形成的化石,同样具有一定科研价值。”沈立成建议当地有关部门妥善将我珍藏。
我是重要的地质遗迹 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
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从专家处得知我的重要性,因为古生物化石,属于地质学专业术语,指的是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所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化石及其遗迹化石。
我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之一。古生物化石不同于文物,它是重要的地质遗迹,是我国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
我国是古生物化石比较发育的国家之一,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特别是近年来先后发现的河南南阳、湖北郧阳、内蒙古二连恐龙蛋及骨骼化石,辽西的鸟化石,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重庆云阳恐龙化石群等珍稀的古生物化石,受到国际上特别是科学界的广泛青睐。
古生物化石综合价值有四个方面
(1)为国内乃至国际研究动植物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当时的生态环境,提供十分珍贵的实物证据;
(2)对研究地质时期古地理、古气候、地球的演变、生物的进化等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3)探索地球上生物的大批死亡、灭绝事件研究,提供罕见的实体及实地;
(4)有些特殊、特形化石其本身或经加工具有极高的美学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地质旅游资源和旅游商品资源。
上游新闻-慢新闻首席记者 李琅 记者 吴娟 文 李野 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