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想不到吧?双碑得名,竟与指路牌有关
03-24 09:23:25 来源:重庆下里巴人

重庆下里巴人消息,要说双碑,就要先说嘉陵江边的磁器口。磁器口大家晓得,千年古镇。现在游人众多,热闹得很。

磁器口以前叫龙隐镇,说是明朝有个叫朱允文的建文皇帝,遭他的叔叔朱棣夺了位不说,还遭到追杀。建文皇帝没法,只好逃跑。带了几个亲信,化装成和尚,开始逃难,一路西行来到四川。据说曾在磁器口的宝轮寺挂过单,因此这宝轮寺后来就改叫成龙隐寺。寺庙这地方也因寺得名,叫成龙隐镇。

磁器口的得名,是因为附近歌乐山东面半坡上,有个地方叫青草坡。这青草坡在清代建有数家窑厂,生产些碗碗钵钵、汤盆菜盘之类的粗磁器。青草坡临近龙隐镇,磁器外销要靠船运,就送到龙隐镇码头来装船。一时间,这里也成磁器的集散地,热闹非凡,号称小重庆。

场口外的江边,设有磁器堆栈,有专门停靠装运磁器的船码头。为区别其它码头,这码头就叫成了磁器口码头。时间一久,龙隐镇这个场也跟着叫磁器口。但磁器口仍然是龙隐镇的驻地,属龙隐镇管辖。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撤销龙隐镇,设立磁器口公安派出所民政干事,1954年建立磁器口街道办事处。以后,龙隐镇这名字慢慢淡出人们的印象。

离磁器口不远,有一个地方现在叫双碑,当年这里却是荒野。有一条小溪从青草坡上流下来,汇入詹家溪后,流进嘉陵江。这条小溪上,有一座明代末期修建的小石桥叫永胜桥,过了桥就是一个岔路口。人们不管是上青草坡买磁器、上歌乐山,到永兴场、青木关、璧山,还是到北碚、合川,都要从这点分路。行人多了,本地人好办,外地人不识路,难免到了岔路口不晓得该往哪条路走。问路又找不到人问,走又怕走错路,行人感到很不方便。

到了清朝光绪年间,这一带人烟多了些,小桥附近坡上也有了几户人家。过路的行人多了,来问路的人也多了。修桥补路是做善事,立个路碑给人指路也是做善事。于是有詹姓人家出资,找石匠打了两块碑,分别立在岔路口两边,指示去路方向。从此这地方有了名字,叫双碑。行人方便了,地名也有了,但这里的农家,人们还是日出而作,日暮而息。

抗战爆发,一些沿海工厂迁来双碑附近,抗战移民跟着来到工厂附近安家落户。人们赶场去的是磁器口,进城是坐船,或到磁器口乘坐班车。双碑虽说也有人聚居,形成了居民点,也不过是普通乡村地名,不为外人知道。让双碑名声大起的,是渝(重庆)南(充)公路的建成通车。

五十年代初,开始筹备渝南公路,一九五二年正式开工,五三年建成。渝南公路起点为今沙坪坝三角碑,经北碚终到南充。

公路通过双碑,人们开始沿路建房,形成了小街,叫做双碑街。有了这条主干公路,通往各厂的支线也随即建成。沙坪坝到双碑的公交车随即开通,双碑就成了附近工厂工人外出的首选地,声名在外了。

说到双碑(这是泛指),就得说在这里的两家大工厂,一家是重庆嘉陵,一家就是重庆特钢。

嘉陵厂前身为国民政府兵工署第二十五工厂,原在湖南株州。抗战爆发后,迁入重庆。1938年 4月建厂于磁器口附近的詹家溪。


嘉陵厂老照片

重庆特钢前身为兵工署二十四工厂,再往前,是熊克武、刘湘时代的电力炼钢厂。

时到今日,重庆嘉陵还是重庆嘉陵。重庆特钢却因各种因素,叫成了东华特钢,逐渐淡出人们视线。

特钢厂老照片

不过本文只说重庆特钢,不说嘉陵。要说重庆特钢,就得从其前身说起。码字费时间,故只能是简单说个过程。

有言在先,这是在摆龙门阵,文中所说的事,似不必去追根寻底,翻书考证。上世纪1919年,民国建立初期,四川正是军阀割据时期。曾当过川军总司令、四川督军,又时任重庆镇守使兼川军第五师师长的熊克武,为了扩大自已的势力,有足够的力量在四川立足,决定筹办一家炼钢厂。这家厂取名为重庆电力炼钢厂,以期所产之钢,来生产枪械军火。

进入二十年代以后,四川大大小小的各路军阀峰起,土匪绿林占山为王,开始了夺取四川政权的混战。混战中你打过去,他打过来,打得来不可开交。最后是刘湘在混战中打出了头,在川局中举足轻重,形式上统一了川政。

刘湘也是个有野心的人,除了想当四川王之外,还想染指滇黔乃至问鼎中原。要想成就梦想,就得有实力。四川人多,兵员好解决,抓壮丁就有;钱也好办,使劲刮地皮就成。可一样东西不好办,那就是军火。子弹打一颗少一颗,枪整烂一枝就少一枝。想修,困难,想造,没得钢。四川当时只产少量土铁,铸个锅、铸个铧口倒要得,打把好点的菜刀都找不到好钢,用啥子钢来造枪?买枪,倒是容易,洋人手头多的是,只要有钱,买多少都行。可运回重庆来,却与登天一样的难。

刘湘是个很有城府的人,他在四川可以当王,也表示过拥护蒋介石。但他也晓得,蒋介石表面上支持他刘湘,不过是拉拢他,为以后中央势力入川打基础。实际上,是不可能让他刘湘坐大的。在上海买来了枪炮要运回重庆,得走水路。通过中央军的地盘,能不能过是个问题,就是能过,怕也要脱层皮。除此以外,沿途各省还有各路诸候,更不要说数不清绿林山头。这些人见了军火路过,哪个肯放过嘴边的肥肉不吃?因此刘湘一门心思要独自发展军火工厂,生产自已的枪械。之前熊克武筹办重庆电力炼钢厂时,就引起了刘湘的注意,想弄过来,只不过当时实力不够而已。

熊克武虽说是在1919年就开始筹办重庆电力炼钢厂,但一直是在筹办之中。等到钱筹够了,派人到美国购买了钢厂机器设备,运回来了上海。随即陆续转驳运往重庆。刚将一部设备运回重庆,一些船还在途中,四川各路军阀又打了起来,越打越起劲、川政已经是一团糟。剩下的设备不敢再往重庆运,只好放在沿途港口和上海的堆栈。

到了1934年,川局稳定下来,刘湘才以四川善后督办名义接手过来,陆续将寄放的机器设备运回重庆南岸苏家坝。

南岸苏家坝有清代末期设立的铜元局,专门制造银元、铜元等流通货币。铜元局有两个主要生产工厂,一个是全部机器设备由英国制造的工厂,叫英厂。另一个是全部由德国制造的机器设备的工厂,叫德厂。

按原先计划,电力炼钢厂厂址设在铜元局的英厂。经过考察,英厂地盘太小,放不下钢厂。如果占用英德两厂,铜元局另迁,时间最快也要两年。费用高不说,两年不造银元,损失多大?还有,英厂隔江与城相望,不利于保密。江上又常有日本、法国等国的驻租界的军舰、水上飞机往来,不利于安全保卫。刘湘不得不另选钢厂厂址。当年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最后选在嘉陵江边磁器口与詹家溪之间的一块地建厂。这块地大部分为荒地,只有几户人家,数十亩耕地,拆迁少费用低。

1931年9.18事变以后,全国人民抗日呼声高涨。蒋介石经历了西安事变,也开始准备抗日。此时中央势力已经在四川立足站稳。刘湘建的这座电力炼钢厂,蒋介石早就想整过去,一则是为以后抗战做准备,二则断了刘湘自办军工厂的路。

见这电力炼钢厂主要设备安装到位,已经初具规模,因此于1936年10月,蒋介石给刘湘发电报说,要他准备把电力炼钢厂转为“国营”。随后于1937年1月,蒋介石签署了一个命令,决定重庆电力炼钢厂从1937年1月1日起,由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接管,成立“军政部兵工署重庆炼钢厂筹备处”继续建厂生产,并于当月试生产出了一炉钢。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于1939年7月1日正式成厂,改名为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四工厂”。

二十四工厂在抗战期间,不惧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一边扩建,一边坚持生产。产量由数百吨增至上千吨,最高年产特种钢曾达到4000多吨。为抗战期间的重庆军工企业提供了大量优质钢材。

重庆解放后,二十四工厂改叫西南工业部102厂,对外代号2307信箱。笔者少时也常去双碑,常到会山顶等地去玩,更常到2307信箱广场看大人们踢足球、与小伙伴们玩耍。

以后,2307信箱撤了,叫“重庆第二钢铁厂”,简称“二钢”,与重庆钢铁厂(重钢)相区别。过后又叫“重庆特殊钢厂”,简称“特钢”。

从五十年代起,特钢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车间、家属宿舍越建越多,包括了石井坡、大河沟,双碑这一带方圆数平方公里。

随着特钢(包括嘉陵厂)的扩建,双碑也因居住人口的增多而繁荣兴旺起来。

重庆特钢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国防军工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原标题:双碑也有故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