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飞机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冲上云霄。重庆机场供图
重庆的世界 世界的重庆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高”目标之一。
地处内陆的重庆要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必须拉近和世界的距离。连通世界,需要全方位打造开放的大通道。
可喜的是,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重庆的开放大通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形成了“东西南和空”的内陆国际贸易物流格局。
去年10月25日,为了助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原来在市经济信息委(市政府物流办)和市政府口岸办的工作人员,统一改为在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工作。
新的部门,必将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提供巨大动力。内陆的重庆,已经站在开放的前沿,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也势必为重庆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今天,我们推出的系列报道之二《答卷——开放新蓝图》,将全方位解读重庆开放大通道。
航拍果园港
重庆的开放通道目前现状如何?新成立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下称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下一步将如何推动开放大通道建设?
我们采访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进行解读。
新部门 助推我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按照《重庆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物流管理职责,市政府办公厅的口岸管理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拟订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协调解决现代物流业发展重大问题的职责等整合,组建市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作为市政府直属机构。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的成立,将加快推进内陆国际贸易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同时,也将助推我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称。
新拓展 建“东西南和空”国际物流格局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国际贸易物流枢纽作用明显。
目前我市已经建成向西通达欧亚,向南直达东盟,向东通江达海,空中畅通全球的内陆国际贸易物流格局。
其中,向西由中欧班列(重庆)担当。班列从重庆出发,经新疆出境,进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到达德国杜伊斯堡的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约11000公里,全程运行约13天。
南向则是通过陆海新通道(主要由“渝黔桂新”铁海联运、重庆—东盟跨境公路等运输方式构成),连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向东则是通过渝甬沿江铁海联运班列,让“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无缝衔接。同时,我市还围绕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在沿线布局果园港、珞璜港、龙头港和新田港等港口体系,打造长江上游最大的集装箱集并港和大宗散货中转港。
空中,则有国内第九大机场——江北国际机场。
2018年,这些国际物流大通道可谓多点开花,中欧班列(重庆)继续领跑全国,陆海新通道朋友圈日益扩大,重庆至越南国际铁路联运班列、渝甬沿江铁海联运班列等新通道闪亮登台。
同时,国际通道的增加使得货运量也增长迅速,截至2018年12月底,累计开行国际铁路、铁海联运班列超2000班,同比增长超过2倍;国际航空货邮吞吐量预计达14.6万吨,预计同比增长10%;东盟公路班车开行505班,同比增长450%。
新期待 加快内陆国际多式联运体系建设
2019年,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列为了两大工作重点。
具体来说,就是加快推动内陆国际多式联运体系和内陆国际分拨中心建设,加大口岸开放发展力度等。
其中加快内陆国际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将进一步丰富中欧班列(重庆)支线,提升陆海新通道建设水平,完善面向西、南、东、北,铁路、公路和航空全面发展的货运骨干通道体系,健全国际多式联运体系。
在内陆国际分拨中心建设上,要进一步提升果园港和鱼嘴货站两个平台,建设无缝衔接中欧通道、“陆海新通道”、长江水道三大骨干国际物流通道的综合型多式联运枢纽。加快沙坪坝铁路物流、渝北航空物流、巴南公路物流3个分拨基地建设,形成“1+3”国际物流分拨中心。
在持续压缩通关时间、降低进出口成本的同时,优化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和海运等线路衔接,缓解通道通行能力不足的压力和三峡过坝制约等问题,缩短通行时间。还要加密美洲、东南亚航线,补齐直达非洲、印度等航线短板。
展望>>
2020年建成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 通关监管更便利 通关时间压缩1/3以上
去年底,我市公布了《重庆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按照《方案》要求,我市将在2020年基本形成作用明显的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体系,以更好地助推我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对标世界一流
建设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
《方案》要求依托重庆重要物流节点与通道,对标世界一流内陆港型国际物流分拨中心,聚焦健全核心要素,夯实物流基础,强化综合保障,形成以价值链为驱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为主导,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为支撑的全物流产业体系,加快将重庆建设成为通道畅达、辐射内陆、联通全球,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才流集聚的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助推重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同时,《方案》指出,力争到2020年,以“1+3”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体系、开放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以下统称保税港区)为重要支撑的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功能齐备,6个核心要素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形成辐射内陆地区、联通全球市场、要素集聚辐射作用明显的国际物流分拨体系,带动重庆乃至中西部地区综合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便利通关监管
整体通关时间压缩1/3以上
要在明年建成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不仅要有运量的保证,还需要环境的改善。
《方案》已经明确,到2020年要建成国际化交通物流枢纽,就需要保证全市年货运量15亿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200万标箱以上。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达160万标箱以上,其中市外货物占比达50%以上。中欧班列(重庆)年度开行量继续保持领先,市外货物占比达60%以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以下简称“陆海新通道”),外贸货运量占比稳定在70%以上。航空货邮年吞吐量50万吨以上,其中国际货邮量占比达40%,重庆周边地区货物占比达15%。
同时,形成完备的开放口岸和保税功能要件,通关监管、口岸物流实现“并联作业”“限时作业”,各口岸整体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一以上。
更重要的是,要打造形成支撑国际物流分拨中心管理高效的政务环境、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完备优质的金融环境、温馨包容的社会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1综合+3专业
打造四个运营基地
与此同时,我市还要打造“1+3”国际物流分拨中心运营基地。也就是将依托物流枢纽、开放口岸、保税港区等基础条件较为齐备、业态发展较为成熟的现有物流枢纽和开放平台,打造1个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分拨基地和3个分别具有铁路、航空、公路特色的专业物流分拨基地。
这其中就包括建设两江多式联运物流分拨基地、沙坪坝铁路物流分拨基地(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渝北航空物流分拨基地和巴南公路物流分拨基地(重庆公路物流基地)。
两江多式联运物流分拨基地主要包括果园港区、鱼嘴货运站和即将启动建设的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物流示范基地。并积极争取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功能延伸至果园港,加快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整合水、公、铁等多种运输方式,重点发展江海、铁水、公水等多式联运业务。
而沙坪坝铁路物流分拨基地主要包括区内的中铁联集重庆中心站、兴隆场编组站等。依托铁路口岸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重点发展铁海、铁公等国际多式联运业务。
渝北航空物流分拨基地主要包括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中新航空产业园和两路寸滩保税港空港功能区等。将依托航空口岸和保税港区,重点发展航空货运网络和以卡车航班为核心的陆空联运业务。
巴南公路物流分拨基地则是依托南彭公路车检场和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及在建铁路东环线专用货运站场,重点发展公铁、公水等国际多式联运业务。
建设多式联运标准体系
实现全程“一次到底”
在多式联运中,能减少程序是最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方案》对此明确为,“将积极争取并配合国家加快制定实施统一标准的多式联运运单、多式联运提单,实现全程‘一次委托’、运单‘一单到底’、结算‘一次收取’。依托国际多式联运标准体系,制定多式联运服务规则。”
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方面,将推动国际知名期货交易所来渝设立指定期货交割库,探索建立煤炭、矿石、钢材、木材、铝材、塑料粒子、咖啡等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中心。依托果园港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建设大宗散货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大宗商品交收(交割)仓库、堆场。依托西部物流园,建设工业原材料的大宗商品集采平台和交易市场。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罗薛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