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老外根本不知道如何得体地吃瓜子。
虽然他们一直在倡导全球化,但对于吃瓜子的程序,好像从来没有过一套全球化的标准。
有人甚至一度认为,吃瓜子,是要吞壳的。
在公共场所嗑瓜子、边吃边吐的人会被视作流氓。这情况换到美国的棒球场上,则是一种能打鸡血的时尚。
一包300g的大卫牌瓜子,两个回合就能搞定,职业棒球选手偏爱盐焗味,比赛越激烈,就得吃得越咸湿。
德州游骑兵队的外野手乔什·汉米尔顿刚吃了一把瓜子,上场就获得了一次本垒打。
在西班牙,因为西甲联赛,西班牙人每年消耗的瓜子高达几千吨。和中国人一样,他们也以为世界上只有西班牙人才嗑瓜子。
这些瓜子除了能吃,还能作为发泄不满的“投掷武器”,这也导致一些守门员即使在比赛中,也要从地上选几颗成色饱满的瓜子来打发时间。
比赛结束后,只剩下狼藉的赛场
和灯光下墨西哥保洁大妈边扫边骂的回响
不管是球员还是观众,只要比赛一开始,所有人都开始大嚼特嚼。然而在场每一个人的吃相,都能让你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到悲怆。
不必拣选瓜子,也不用手。只需将包装袋垂直倾泻,就可以永无罢休。
一个来自国外的B站up主表示,在他的家乡,爱吃瓜子的老外,都是一次性塞满嘴巴,且吃且吐,最后能留下多少瓜子仁,得看缘分。
其实他们吃的不是瓜子,而是瓜子外面的调料。
海外版的洽洽牌香瓜子的市场调研就做得不错,还在包装背后为外国人贴心地附上了吃瓜子的傻瓜教程。
有个澳大利亚的驻华网红Dacid Hohot,说他第一次看到中国人嗑瓜子时,还以为东西人种的进化方向出现了分化,中国人的口腔里长出了特殊的瓜子牙,能无缝切合瓜子壳的槽纹。
图片来自Dacid Hohot的视频作品
一些见过世面的老外,甚至把中国的车站、茶馆、农家乐奉为瓜子爱好者的“朝圣地”。
他们认为这些场所充满了神迹,而在场每个手捧着瓜子的人都有收徒的功力。
不过,这么想的人里不包括欧洲人。
为了避免噪音和垃圾,欧洲人只贩卖瓜子仁,并且认为瓜子应该是一种鸟食。他们无法理解嗑瓜子的乐趣,就连随地大小便的朋克都认为这是发展中国家的陋习。
大部分有素质的国人也觉得嗑瓜子不雅观,但从老外的视角看来,中国人嗑瓜子的动作信手拈来,像个天经地义的雅痞。
有科学探索精神的瓜子极客甚至会从中国本土网站上的视频里取经。
“中国人嗑瓜子讲究一次一粒。挑一颗饱满的瓜子,用两指摘住,龇开嘴塞在门牙中间,crack-crack两声脆响,瓜子壳左右崩开,然后指间微微旋转,脑袋一斜,瓜子仁就被抽出来吃掉了。”
“这并不是说我们那种一把吃的方式不行,要做到让嘴巴变得像机器一样缜密,即便在中国,也算嗑瓜子的高级别技术核心。”
有极客老外为了大快朵颐地吃瓜子仁,居然动手做了一台机器。
老外可能需要嗑上个十年才能搞明白,瓜子生来就不是为了让人吃饱的,它被消费的意义就在于去皮和传播。
一位老年网友Jilly说,我终于可以坦承自己沉迷瓜子40年的事实了。30年前,我曾是一个顽固的节食派女孩,吃东西非常克制。但当我打开了嗑瓜子的乐趣之门后,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这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零食,是大自然馈赠的“成瘾植物”。
很多老外在吃到口干舌燥的时候,都曾一度想过要停下来。不管是喝口咖啡,还是坐到与瓜子错开的位置,他们无一不在心中疑惑中国人是如何克制住自己的。
但凡手里捏着一把瓜子开嗑的白妞,眼神都缥缈得不行,思绪早就飞到了千里之外。
一旦学会像中国人一样嗑瓜子,外国姑娘们跟菜市场的老阿姨没什么两样,“吃瓜子让人思维涣散,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手上什么时候又捏了一把。”
这点俄罗斯朋友就比较通透,他们嗑着米粒大小的瓜子,深刻明白越小越费神的道理。毕竟大家吃的其实并不是瓜子,而是时间。
中国行为艺术音乐家颜峻,就录了段嗑瓜子的实验音频。由四位演奏者根据乐谱的节奏来嗑,把打发时间的艺术解构到了极致。不过,现场除了几个眼睛发亮的老外,没什么国人觉得稀罕的。
颜峻把左、左中、右中、右,四个声道
混音成一个立体声文件
从西瓜子到南瓜子再转战葵瓜子,中国早在北宋初年的《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九《河北道十八·幽州》)里,就记载了瓜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钟爱嗑瓜子的群体,中国人的口技被贴上了新的标签。
除了辅导微积分,如何嗑瓜子也成了外国大学生时下搭讪中国人的热门技巧。
微博大V“独角show”曾在国外搞了个“街头嗑瓜子有奖大赛”,有一名墨西哥裔男孩根本不得要领,直接用生吞的方式杀出重围赢得第一。
临走前,他接过奖金,目光在手里的美元和桌子上剩下的瓜子之间迟疑了片刻,又把钱递了回去。
“这瓜子味道很正,可以把奖金换成瓜子吗?”
原标题:老外竟开始学中国人嗑瓜子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