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立祥:加大海藻栽培建“海上粮仓”
03-03 13:22:42 来源:上游新闻

中国是海藻栽培大国。2017年,我国大型海藻栽培面积14.53万公顷,栽培产量222.78万吨,约占全球海藻产量的一半。但近年来,港口建设、临海工业、滨海旅游等方面的发展与传统的大型海藻栽培在海域使用上产生了一定的冲突,海藻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权重逐渐降低;大型海藻栽培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较低。

全国人大代表张立祥在码头调研。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针对此现象,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党支部书记张立祥,提出了《关于促进我国大型海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3月3日,张立祥向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表示,大型海藻的环境贡献不可低估,在海洋里栽培大型海藻,相当于陆地上的植树造林,且海藻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可取代。

张立祥介绍,20世纪50年代,我国实现了海带的全人工栽培。此后,在70年代实现了紫菜和裙带菜的全人工栽培,在90年代实现了龙须菜、羊栖菜等大型海藻的全人工栽培,大型海藻栽培长时期在海洋渔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沿海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海藻培植与城市发展产生了冲突。加之海藻栽培历史较短,海域环境逐步恶化,科技贡献率不高,沿海地区的一些城市对大型海藻产业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张立祥调研发现,大型海藻在环境、食用、经济等方面的贡献和价值不可低估。“从环境角度说,大型海藻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促进海水碳循环,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大型海藻在生长代谢过程中还吸收利用陆源污染排放到近海水体中的氮、磷等元素,是环境总账中的重要增益项。以江苏省栽培的条斑紫菜为例,根据营养成分含量分析,每收获1吨(干重)紫菜,相当于从水体中分别转移出63—74公斤氮和9—10公斤磷,按2020—2021年度18000吨产量计算(60亿张折算),总计从栽培海域中移除1134—1332吨氮和162—180吨磷。”张立祥表示,在海洋里栽培大型海藻,相当于陆地上的植树造林。

在食用价值方面,海带、紫菜、裙带菜、龙须菜等海藻类食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因口感风味独特而被消费者所喜爱。一些褐藻可提取藻酸盐和岩藻多糖,如海带、裙带菜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及保健功能食品生产。石花菜、江蓠、麒麟菜等红藻可提取琼胶和卡拉胶,被广泛用于生物培养基的制备和食品加工业。同时,许多大型海藻可制作饲料和肥料。

此外,大型海藻产业通过苗种繁育、海藻初加工、海藻食品、海藻化工、设备器材、印刷包装、快递电商等环节的链条式发展,可形成劳动密集型的民生产业。张立祥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为例向上游新闻记者介绍,2020年全区紫菜产业链吸纳就业人数4.5万人左右,其中海上栽培人员月薪9000元左右,陆地加工人员月薪5000元左右。陆地加工还吸纳了大量农村妇女就近就业。从事海藻栽培已成为沿海渔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张立祥建议,在海域和滩涂使用上,为大型海藻栽培划出保护红线并在管理政策上明确其具有“生态红线”和“耕地红线”的双重内涵。同时,在海洋生态补偿上向大型海藻栽培领域倾斜。张立祥介绍,目前,海洋生态补偿金主要用于鱼、虾、贝等海洋动物资源增殖放流,而海洋植物的参与严重缺位,不符合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自然规律。大型海藻吸收海洋中的大量氮和磷,可以净化海水水质,改善海洋生态。因此,建议在海洋生态补偿金的使用上向大型海藻栽培领域倾斜,将大型海藻栽培纳入国家农业政策性保险、落实和实施碳汇补贴等,以促进近岸海域的生态平衡。

同时,张立祥表示,良种是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于近年来海洋环境不理想,大型海藻的抗病能力日趋减弱,产量和品质严重下滑,大型海藻栽培出现迅速萎缩现象。因此建议有关部门从保护大型海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安排专项资金,调动多方面研发力量攻关,持续开展人工栽培海藻的抗病能力、良种选育和培苗技术研发,尽快补齐“海上粮仓”苗种短板。

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