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的路 荣昌区委宣传部供图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富,拓宽路!
坎坷的道路、落后的交通,既影响百姓出行,又阻碍经济发展;没有平坦的道路、便捷的交通,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从何谈起?
回想40年前,重庆和成都两个大城市间只有一条普通国道,道路技术等级低、绕行里程长、通行能力差,汽车跑一个单程就要8到10个小时,更不要说下雨天那一路的泥泞颠簸。
改革开放后,成渝两地之间迅速开建第一条高速公路,单程汽运仅需4小时,而后开通的成渝动车、高铁更是风驰电掣,大大缩短了两地间的时空距离。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应运而生。
就在这条成渝线上,一座叫“荣昌”的小城,40年间同样经历了一段让人难以忘怀、记忆犹新的路的变迁。
从“自行车骑我”到“我骑自行车”
荣昌大道
1981年,我家住在荣昌火车站,工作在11公里外的峰高中学。每天上班,我的自行车都要“蹦蹦跳跳”地先骑过一段石子路面的成渝公路,抖得臀部生疼,而后再经过从成渝公路到峰高中学的一段乡间土路。
那时的冬天,常常阴雨连绵,有时一下雨就是一个多月,那土路经人走、车压后,到处都是泥浆浆、泥凼凼。看似不长的1公里泥巴路,走起来却是那么长、那么慢、那么难。
为了通过这条泥巴路,穿着长筒雨靴的我每次都要把自行车扛起来走。
一不小心,脚一踩下去,筒靴就深深地陷进泥里,一抬腿,脚就从筒靴里抽了出来。有时候,脚抽出了一半,筒靴还陷在泥里没有拔出来,脚又伸进筒靴,扛着自行车的我重心一偏,脚一歪,泥水就顺势流到筒靴里,这时脚继续往鞋里穿,鞋里的泥水被脚一挤压,瞬间往上冲,灌得整个裤腿都是。
人一慌,就站不稳,最后我总是连人带车摔进泥浆浆、泥凼凼……真是狼狈不堪,辛酸不已。
好在,随后多年,相关部门对成渝公路先后进行了三次加宽,2000年后还进行了“白改黑”,就是把原来灰白色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成了黑色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如今,成渝公路不光有宽宽的四车道,两边还有规整的非机动车道。而那条从成渝公路到峰高中学的泥巴路,也经过硬化、平整,变宽了、变直了,一直通达校园。
“自行车骑我”终于变成了“我骑自行车”,那感觉真叫人享受!
从“坑凼漆黑”到“平坦敞亮”
迎宾大道
与成渝公路一起旧貌变新颜的,还有一条学院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学院路,从69队汽车站到荣昌火车站,也有差不多1公里。狭窄的单车道,坑坑洼洼的石子路面,汽车经过都左颠右晃;遇到雨天,泥浆四溅,躲闪不及的行人常常被溅得满身是泥;晴天呢,灰尘扑面,路过时只能捂着鼻子嘴巴一路小跑。
其间,在1987年,学院路被改造成了一条双车道的水泥路,较过去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安装路灯,晚上黑漆漆的。
1997年,全国闻名的荣昌畜牧科技城落成,学院路变成了饲料一条街。买饲料,买猪仔,到火车站拉货,到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洽谈业务……络绎不绝的车辆、川流不息的人群,又让学院路不堪重负、变得拥堵。
荣昌畜牧业快速发展,地方经济向好推进,学院路就不能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城乡建委具体规划,学院路又拉开了新一轮加宽改造工程的大幕。
推土机、挖掘机、筑路工人、电力工人、绿化工人,都来了!学院路上,机器轰鸣,工人挥汗如雨……半年后,一条平坦敞亮的四车道大路,在老百姓的翘首期盼中精彩亮相。附近居民感叹,现在学院路的人行道比原来的公路还要宽!华灯初上,学院路上的霓虹灯划出一条缤纷的“彩虹”,让人甚是喜欢。
成渝公路如此,到峰高中学的小路如此,学院路亦如此,荣昌的道路何不如此。
从“老桥被淹”到“新桥比肩”
风雨廊桥
荣昌有条护城河,穿城而过,把城分成了南北两半。30多年前我来到这里,对这河上的老桥印象深刻。
入东门有一条小河沟,小河沟里有几礅石头,叫“跳蹬”,那就算是一座桥,一下大雨河水就漫过“跳蹬”,一旦涨水那是万万不能走的;护城河延伸至南门,有座两车道的石拱桥,叫南门桥;至西门,有座单车道的西门桥;西门桥与南门桥之间有一石板桥,叫矮桥子,因为“矮”,只要大雨一来它就被淹。护城河的下游还有座红旗桥,也是单车道。
红旗桥、西门桥都是单车道的石拱桥,很窄,过了人就过不了车。
每逢赶场,桥的两头都是摆地摊卖鸡鸭鹅的,车过时,人就只能在桥边提心吊胆地站着,随时提防被溅一身泥、喷满脸灰,甚至被挤下桥去。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天不见亮,一个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在红旗桥上被迎面而来的汽车挤下桥去,栽在护城河的淤泥里,惨不忍睹。
要说当时好一点的桥,就是成渝公路上的东门桥,濑溪河上的施济桥,以及联升大桥,但这几座桥上仍然是人车混流,尘土飞扬。
198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漫灌荣昌城,城里的老桥无一幸免。
虽历经劫难,但荣昌人改变现状的决心、信心没有被“淹”,反而更加坚决、笃定!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加宽成渝公路的同时,荣昌首先把东门桥拓宽,变成了四车道。
上世纪90年代,荣昌护城河清淤完成,沿河两岸得到治理,连接荣昌城南北的南门桥也变成了标准的四车道。
紧接着,西门桥改头换面,红旗桥脱胎换骨,新施济桥、莲花一桥、莲花二桥、海螺桥、警民桥、香国桥、海棠桥、联升大桥相继诞生。今天,荣昌的桥一座比一座新,一座比一座宽,可谓新桥比肩!
公路桥气势宏伟,步行廊桥古朴雅致;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流;或漫步河岸,或凭栏远眺;荣昌的桥,把荣昌人的生活装扮得越来越美。
路跨河成桥,桥跨河是路。走过40年,荣昌人思想越来越解放,生活越来越富裕,路子越来越宽广。
荣峰河畔
今年,全国首个以畜牧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花落荣昌,荣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年,荣昌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是国家对一个城市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最高评价;今年,荣昌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商畜牧业发展大计,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今年,作为重庆市特色产业建设基地的“重庆市陶瓷产业园”,正式在荣昌高新区挂牌;今年,荣昌夏布再次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向全世界展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年,国际划骑跑铁人三项公开赛,首次在荣昌鸣枪开赛……荣昌为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社会进步建起了越来越多的“新路”、“新桥”。
取意“繁荣昌盛”的荣昌,不光有历史传承而来的名陶、名扇、名布,更有立足成渝黄金分割点、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的宏韬伟略。目前,荣昌正以“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为引领,全力以赴推动国家高新区、国家货运机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三件大事”,快步走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道路上。
作为老百姓,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大家有目共睹的是,荣昌的发展之路,和荣昌城里的路和桥一样,也越走越宽。
文/张朝鑫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