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保险销售误导行为不仅屡禁不止,花样更是层出不穷。8月1日,上游新闻记者从中国银保监会官网了解到,银保监会在今年上半年一共发出了11封“警示函”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数量。
上游新闻记者发现,银保监会最近的一封“警示函”是在7月30日发布,主要针对部分保险营销员瞄准“高考季”发布“大学入学要求考生有保障型保险交费记录”等不实信息,借机向消费者推销产品。
随后,上游新闻记者调查后发现,个别保险营销员称,今年的大学录取通知还有一条特殊的要求,就是孩子要有保障型保险交费三年以上的记录,保险正慢慢走向强制型……这让不少人不禁质疑:难道还要带着保单上大学?对此,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保险营销员断章取义、曲解政策,甚至编造不实信息,严重误导了消费者。
事实上,除了借道“高考”进行销售误导外,销售误导行为可谓是形式多样。上游新闻记者发现,今年以来的11封风险提示函涵盖的销售误导行为分别涉及“开门红”保险产品、互联网伪保险产品、在线平台“搭售”保险、保险从业人员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银行保险渠道产品、互联网渠道短期健康保险续保等。
另有一组数据显示,人身险消费者投诉涉及人身保险11707件。其中,销售纠纷投诉4907件,占人身保险投诉总量的41.92%。对此,银保监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险销售误导一直是行业顽疾。产生销售误导与保险销售人员佣金模式的利益驱使、准入门槛不高、素质参差不齐等有关。
“不过,银保监管整治销售误导从来不手软。去年,原保监会发布了《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实现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明确“双录”规定,实现销售行为可回放、重要信息可查询、问题责任可确认。今年6月,针对互联网平台上不规范的保险营销方式,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保险营销宣传行为管理的通知》,强化自媒体保险营销宣传行为管控,全面治理保险销售误导。同时,银保监会还主动开展相关风险提示,提醒保险消费中的风险点,提示消费者相关注意事项,帮助保险消费者识别和防范销售误导行为,切实保护其合法权益。”
上游新闻 记者 吴黎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