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悦读 > 正文
大器晚成是种什么样的体验?看看苏东坡他爹就知道了
08-01 08:07:51 来源:东方网-东方头条

苏洵广为大家所知,其实主要不是因为唐宋八大家,而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是他培养了两个非常杰出的儿子:苏轼与苏辙。第二个是《三字经》里将他树立为大器晚成的榜样。

1.jpg

苏洵

大器晚成的榜样

《三字经》在谈到古人勤学读书的时候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这使得我们感觉,苏洵并不像他的两个孩子,从小刻苦读书,少年成名,而是老大方才读书。看起来,苏洵似乎更像是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教材。那么,苏洵果然像《三字经》上说的,到了二十七岁才开始用功学习吗?

苏家,是四川眉州的大家族。苏洵的两个哥哥苏澹、苏涣都考中了进士。十八岁的时候,苏洵也参加过进士考试,但没有考中。从此,苏洵就放弃了学习。最奇怪的是,他的父亲苏序似乎对此熟视无睹。

同乡们都感到很奇怪,问苏序,他的态度是要么笑而不答,总是模棱两可,更不感到忧虑,问得急了,便回答说:“非忧其不学者也。”我并不忧虑他不学习。

在他看来,苏洵绝不是一个死读书、读死书的人,书本知识对苏洵并不成问题,他也许不能适应科举考试,但如果他认真读书,一定能够读出大名堂来,也就是说,不能以是否考中科举论英雄!

这也是苏洵放弃读书的一个原因,可见,他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放弃读书,而是放弃了读应付考试的书。

苏洵放弃读书的第二个原因,是家庭生活。当时苏序已经年过六旬,母亲身体不好,大哥苏澹早逝,二哥苏涣在外做官,家庭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苏洵的身上。

既然已经放弃读书,那为什么《三字经》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呢?这里有个故事。

二十七岁这年,苏洵问自己的妻子:我自己感觉,现在开始重新学还来得及,但是如果一心向学,就没有时间再料理家务了,怎么办?二十七岁,现在正是读博士的年龄,但是苏洵连个进士也没有考中。

而且在时隔将近十年之后,重新开始学习,这说明他不仅有这个读书的聪明才智,而且志向远大,也印证了父亲苏序对他的判断。

所以苏洵后来曾对别人说:“这一生,最了解我的人有两个,一个是我父亲,一个是欧阳修。”

怎么办?

苏洵的夫人程氏回答得非常好:我想要劝你发奋读书很久了,但是我觉得如果你是因为我的要求而读书,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读书毕竟是你个人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有这个志向,那么家里的事情交给我好了,你不用管了。得到了夫人的支持,苏洵不再料理家事,一心读书。

2.jpg

新的人生目标

两年后,他第二次考进士,不中。又经过八年,他又去考所谓的制科考试,比进士科考试更难,又有没有考中。于是,苏洵做出了一个也许让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不考了。他也因此成为八大家当中唯一一位不是进士出身的人,当然也是官最小的人。

不考了,原因何在?经过三次考试,苏洵得出一个结论,这种应试的声律记问之学并非自己所长。换言之,这块对韩愈、欧阳修来说是敲门砖而非一辈子吃饭的家伙,对苏洵来说不灵,他不擅长做这种敲门砖文章,这是其一。

其二,他再也不屑于做这种文章了。苏洵已经三十七岁了,从二十七岁开始重新发奋读书考科举,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年了。苏洵不打算为这种考试制度浪费自己的生命,他要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苏洵的人生目标,从之前的考科举进士,转移到了两个新的目标:第一、通过自由的阅读、写作,成为一个真正的学问家、思想家、文章家;第二、精心培养两个儿子。

苏洵烧掉了以前为应试科举而写的数百篇文章。当他真正开始阅读《论语》、《孟子》以及韩愈等人的文章时,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文章。读得久了,越来越接近于圣人著作的精粹之处,胸中不禁豁然开朗!

那么,他从三十七岁开始,闭门读书七八年之后,效果究竟如何呢?欧阳修在给苏洵所写的墓志铭中,描写了其七八年中的读书生涯及其效果。

欧阳修说,苏洵潜心研究了儒家的六经和百家学说,考证古今太平与动乱、成功与失败的变迁,考察圣贤们遭遇的挫折、顺利,出仕、退隐的原因,从他们的人生经历、著作当中获得思想的精华,然后一层一层积累在心中,但抑制着并不表达出来。

从此文思敏捷,顷刻之间下笔千言,文章纵横驰骋,思路开阖自如,必定达到深入细微的地方才停下来。大概是他禀赋深厚,所以才表现出来得晚;他的心志诚实,所以学到的东西精深。

从他来到京城,一时之间,年轻人、求学者都尊崇他的贤能,学习他的文章,并将其当作典范来效仿,人称他“老苏”。

从苏洵的读书经历我们可以感觉到,他真是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十年不飞,一飞冲天。

之所以能够如此,其问题的核心在于,之前为考试而读书写文章,有些文章不想写,但是不得不写;有些书不想读,但是不得不读。但是现在不同了,是为了自己变得丰富成为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人而读书。

3.jpg

苏洵《陈元实夜来帖》

苏洵做的第一件事,是做回自己,做一个有价值的学者。苏洵要做的第二件大事,是做个好父亲,培养好自己的两个儿子。在苏洵的指导下,苏轼兄弟成绩斐然,后来苏轼与苏辙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大获成功,又参加制科考试,更获成功。

原标题:苏洵:大器晚成的榜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