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厦
建筑工人在吊装构件 本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日前,市住房城乡建委、市经济信息委联合印发了《重庆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产业规划”),重庆新型装配式建筑产业已成为重庆建筑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2025年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筑面积比例将达30%以上,年产值要达到3000亿元。
为此,记者探访了本土装配式建筑企业示范基地涪陵中科大厦,该大厦采用了全新的装配式施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节约了成本5%,节省工期1/3,粉尘、噪音、废水和建筑垃圾等方面都能降低污染80%以上。12月16日,中科智能建筑研究院和中科智能科技研究院在涪陵成立,将形成建筑产业现代化全产业链集群格局。
预制外墙板1893片 呈乌江水外观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涪陵区太白大道的中科大厦,这是一栋高99.75米,一共26层的建筑,从外观看建筑的外墙面呈起伏状,就像是水纹一样,这栋楼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乌江水,目前大厦主体已基本完工。
这栋楼到底特别在哪儿?中科大业集团副总裁张俊兵博士告诉记者,中科大厦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采用清水混凝土饰面,不铺贴任何饰面材料。而该大厦建筑所需的钢梁、钢柱以及楼板、楼梯、内外墙板,甚至楼内的卫生间全部都在工厂内生产,建筑工人只需将这些构件进行吊装和拼装。该建筑预制楼梯115跑、预制卫生间沉箱144个、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3074片、预制清水外墙板1893片,装配率达到82.68%。张俊兵介绍,它是国内首个采用钢管约束混凝土外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与外挂清水混凝土PC墙板维护体系的重点示范建筑。
除了外观,这栋建筑的内部也有奥妙,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教授、中科大业新型建材首席专家赵顺增介绍,这栋建筑标准层以上的内隔墙都是采用最新的轻钢龙骨灌浆墙,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建筑内隔墙体系,不仅防水防火隔音,墙中可任意变化电线线路,甚至还可以改变房屋格局,“比如房屋住久了,希望改变一下格局,想把屋子两室变三室,都是可拆的。”
而除此之外,超高性能混凝土装饰板也是该建筑的特点之一。除了做成清水混凝土饰面之外,赵顺增还介绍了最流行的装饰混凝土,也叫艺术混凝土,可做成瓷砖纹、木纹、石雕艺术品等,颜色也可以丰富多彩,可运用于街景、公园,装饰混凝土非常坚固、不风化、外墙装饰不会脱落,更耐久更安全,给设计师提供更多可能。
运用BIM技术 螺栓连接精准到毫米
中科大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BIM及智能管控事业部总经理闫增会介绍,中科大厦全过程、全专业使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传统的绘图技术是二维的,而BIM技术就是将设计图变成三维。BIM技术是建筑信息化的工具,中科大厦整体修建都应用到了该项技术。
比如,在钢框架部分采用BIM技术建模,能对建筑内的复杂节点进行优化,随后导入外墙板模型进行节点核查,发现误差,及时调整。这个技术可以精确到每个连接点,甚至每个螺栓,都能一一对应。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三维扫描仪进行分阶段检测验收,生成的点云数据,能核查施工误差,并协商调整。
闫增会介绍,利用BIM技术,实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生产、运输、装配、运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实现装配式建筑全过程一体化协同工作,解决了传统施工无法解决的难题。通过方案设计、BIM校核、深化设计、生成加工图,到生产指导、成品三维检测、反馈设计、最终顺利完成等环节,保证了装配构件的生产及安装精度。
如果按照传统预制构件信息管理,都是由人工手写或喷涂编码,信息量少,还易错,保存时间也短。BIM技术则可以追溯质量信息采集、仓储运输信息采集、数据及时传输、构件信息跟踪等等。从生产阶段,到运输,到安装,验收,每个过程的数据都实时推送。这个智能化管控平台,实现了模型、数据信息与项目管理的有效结合。
记者了解到,中科大厦实行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施工更简便。工人用工减少65%,工期缩短1/3,施工受天气影响因素小。同时,该建筑比传统建筑施工成本低5%以上,水泥及混凝土用量减少48%,粉尘、噪音、废水和建筑垃圾等方面都降低污染80%以上,建筑产业化建筑节能指标可达80%以上。
成立智能研究院 发展全产业链集群
12月16日,重庆大业智能建筑研究院、重庆大业智能科技研究院在涪陵成立。两处研究院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研发及产业基地,专业人才及产业工人培训基地,“未来梦想家”产业科教中心,“建筑产业现代化旅游观光”基地。
记者了解到,重庆大业智能建筑研究院主要是深度学习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深度理解“一体化”、“国际化”、“装配化”、“智能化”等趋势,积极参与重庆市建筑产业现代化标准制定,打造成为集新结构、新材料、新工法等建筑产业现代化设计、研发、生产、施工、检测、运维于一体的专业研究院。
而重庆大业智能科技研究院则致力于以BIM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大数据运用等技术为核心,积极推动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建造,智能运维相关科技研发。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辅助动力。
未来5年,两个研究院年均研发投入将不低于8000万元,年均申报专利奖不少于50项,将成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争取在2025年前协助涪陵区逐步形成年产值过百亿的“1+4”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全产业链集群格局。
专家声音
建筑业需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钢结构中心主任周绪红表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业目前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建造方式能源消耗过大、建筑品质质量难以保证、劳动成本上升,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不足,导致工程全过程建造的效率低下,全生命周期维护也很困难。针对建筑业粗放式发展,要求建筑转型升级,发展装配式建筑,并要求建筑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实现建筑产业的现代化,建筑业走绿色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道路是必然趋势。
2016年开始,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与重庆中科大业开始紧密合作,打造了示范工程中科大厦,完全体现了装配式建筑的品质和优势,获批了重庆市唯一的国家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对重庆市装配式建筑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通过合作,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和中科大业还取得了系列的产学研结合成果,打造了装配式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建筑及其信息化建造的技术体系,完成了4部重庆市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共同申报了12项专利发明等。这些产学研结合的成果,都为重庆大业智能建筑研究院、重庆大业智能科技研究院两个研究院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周绪红院士还表示,两个研究院成立后,今后将进一步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进行全产业链的研发和技术集成,在科技创新、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和产业链打造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引领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的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相关链接
2020年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
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力争达20%
今年9月,市住房城乡建委、市经济信息委联合印发了《重庆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产业规划”)。产业规划中提到,全市目前已引导培育5个市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区,18个市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成功引入中建国际、远大住工、三一集团等10家国内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培育建工新材、中科大业等10家本地装配式建筑企业。建成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23家,形成预制混凝土部品部件年产能80万立方米,钢结构部件年产能150万吨和轻质墙板年产能1200万平方米,年产值约200亿元。
到2020年,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力争达到20%,初步形成涵盖装配式建筑研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智慧建造、施工安装、装备制造、物流运输、装饰装修、质量检测和教育培训的全产业链,使重庆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年产值达到1800亿元以上。
到2025年,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力争达到35%,全市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年产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付迪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