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夜雨 > 正文
头条大赛(第13季)丨安卡:小城笔记
04-01 10:15:12 来源:重庆晚报

小城笔记

安卡

1

被疫情困扰的这两年,对旅行的热衷被迫截断。

在我最疯狂的旅行记录里,是某年出行十次。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房屋因为门窗之空,可供出入、采光,可见“空”有空的意义,和绘画之留白同理。居住在熟悉的城市多年,最初的好奇与探究会慢慢消失。因为熟悉所以忽视,人与人,人与城市,就是这样被走散的。没有旅行而空出来的时间,当我安静地看生活的小城,小城便慢了下来,我也慢下来步行、阅读、写字、画画。

在夜晚阅读,与所有物质            割    裂,凭文字与作者照面,心照不宣,是特别自由的事。

爱好打麻将的朋友说,真羡慕你能坚持阅读。我说你打麻将不也坚持得很好?都是            悦己    的事。其实读书更简单,一本书,一个人,地点时间都随意。打麻将就复杂多了,需凑齐四人,对自己的牌要了如指掌,还需对他人的牌费心推算,需要智商。当然也不冲突,也有阅读和麻将都热衷的。这让我很佩服。

取悦自己,对精神的滋养,从来都需自己主动,也是最自我的事。书是与历史和远景在不同时空智慧碰撞的物质,也是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交集地,好的书是能给予空间、意见和力量的。在阅读里,偶然遇上与专注寻找都有趣。有时在书里与人达成共识,便觉得世界上多了一个高阶精神的自己,便觉得有了和自己深度交流的方式。

也被人嘲笑过。提及一本书,她问:主人公叫什么名字?啊这,真记不住。她大笑。当然有她笑的理由。我也笑笑,还不以为耻。在意故事情节是少年时代的事,现在喜欢看有味的句子。读过的很多书,若是小说,一些情节都不一定记得,觉得很美的一些            的    句子,后边也会忘记,重读时仿佛又是一本新书。记忆力差,有时很希望有一种记忆芯片可以植入,甚至我相信这一天或许迟早会来。每个人的储存的能力相同,而重要的依然是幻化再生的能力。有些经典十几岁二十岁是很难理解的,现在读时间刚刚好。

“一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是近两年才体会到的。在繁忙、焦虑的工作之余,捧着一本书,世界就迅速静音,不禁喜悦。期望成为终生习惯。

朋友问,你画画的时候,想着的是展示技术            还表    达思想?我说想画什么的时候就是一种思想,画的过程就是用技术表达思想。所谓思想,也许是一种情绪,也许是一种情感,也许是一份心境,也许仅仅在于笔触之趣、色彩之趣、自由意志力。思想,不一定非得是饱含文化深意或现实意义。比如小孩子绘画,就是对色彩、形状等最直观            的    表达。

在非艺术家的角色里探讨艺术,其实也是讨论生活。艺术家穷其一生在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人终其一生也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活法。艺术即生活,在终极目的方面也从不相悖。

2

人类的很多情感大多是不能共通的,只能说相近。

某天看着电视,小孩突然困惑地问:刚刚在电视上看一些的情节,我明明很感动,但是我没有眼泪,我是不是很冷血?也许他是看到我在流泪,所以有必要跟我聊聊。每个人的痛点和泪点都是有差异的,大人跟小孩的差异更大。我明明见过他因为五毛(家里养的猫)失踪而嚎啕大哭。某天他在画画后和我交谈,看到他拼命忍住哭的样子,我摸摸他的头,说还是哭出来的好。他哭着说今天对素描完全没感觉,坐不住,老想上厕所。他的泪点不完全因状态不好,也因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而急躁。我们说着说着就笑了。即使我曾是小孩,我也无法体会小孩的焦虑。唯一能做的是让他把焦虑说出来。

在重庆国泰中心看话剧《安魂曲》,在沉重的背景下,刻入骨髓的绝望,在生与死的临界处感受死亡。母亲对着天空:“我孩子的灵魂现在在哪儿呢?它是跟在我身后,还是高高在上,在星辰之间,已经不再思念我了?”被一句话击中,心里的弦瞬间崩了。眼泪狂奔,直至全身发麻喘不过气。同行的几个朋友均诧异不已,完全无法理解。如果没有真的绝望过,无法在母亲的问天中感受真正的渴望。

情感共通,自然珍贵。不能,即            是    以旁观者的身份看百态世间,也是            至要    。

3

诗人苇凡在微信群发了张1996年的《合川报》图片,引发热议。泛黄的老报纸,副刊里熟悉的作者和编辑,一下子与过去的时光重叠,怀旧情绪滋长。那时的《合川报》是对外发行报刊,也是当时江城合川文学爱好者的舞台。后来停办,退出公开发行舞台。

打着时代烙印的许多事物,在时代的更迭中不复存在。一种传播形式的改变,总会有人怀念,也许并不因那些事物本身,而是那些无法重来的旧时光。

时间无法逆行,技术的裂变和速度也是无力阻挡的。怀念,跟孩子就没什么关系。孩子有太多新鲜事物要尝试,有太多新的失望去面对,有太多新的痛感要去体验。陷入回忆的,大多是有古典心性的成年人。接受技术的革新,也留存一些古典部分,挺好。即便是面对汹涌的变革,还拥有超乎时代之上的迟钝。迟钝,只是因为从纷乱中辨析、梳理,找出自己需要的部分。

4

一个外地朋友来访。小城下着细雨,嘉陵江上薄雾氤氲,我们沿着江水在滨江公园走走停停,聊孩子、远去的朋友、旅行,闲散说话。他说想老了隐居山林,一个帐篷度余生。二十多岁说这话的人,眼睛一定的漂浮的,是并未看过世界时的茫然与急切。而他说这话时眼神笃定。在乡间长大的人,与天地的亲密度很高,回归也许是本能。我带他在美术馆看展。他自然知道这是我工作的地方,只是很感叹,重庆合川有这么一个建筑结构和线条如此风格化的美术馆。且地处公园内,临江而居,与拥挤的城市            割    离。“设计师说,这是江岸的一块鹅卵石,温润自然。”上上下下逛了一圈,坐在美术馆楼顶露台,他说从造型上看,其实像靠岸的扁舟,感觉随时会出发航行。此时细雨停歇,群鸟飞过,很应            和    这语境。

朋友离开,我没有送别。

一个朋友患癌住院,几个朋友一起去医院探望。看着枯瘦如柴的他蜷缩在病床上气若游丝,所有安慰的话无法出口。他已知自己去日不多,也已无法与我们交谈。我看着他的眼睛,曾经发光的眼神已不再,有一些游离,有一些复杂。猜不出是面对死亡的坦然,还是等待死亡的无奈。从医院出来,我们沉默了许久。即使知道从生到死是一个必经的过程,面对又是不同的情绪。无常,是人生的常态。正因为如此,教人在已知            生的    状态下,认真生活。

《寻梦环游记》看了好几遍,我依然相信人真的有三次死亡:生物学的死亡,社会宣布死亡,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存于我记忆里的人,他们从来没有先于我离开。人为什么需要童话?大概是需要被抚慰和浸润吧。当历经俗事之后,相信被步步逼退,退无可退的尽头,便是童话耀眼的光芒。

两个月后,我去治丧中心参加告别仪式。

5

秋天的某个黄昏,从书房望向窗外,嘉陵江上的晚霞特别绚丽,像油画。第一感觉是想要用手机拍下来。在已习惯性            的    用相机、手机镜头看世界的今天,固化,是科技与文明的产品。而要让眼睛与镜头分开,我便迅速打开延时摄影模式,让手机放在窗台自行拍摄,把眼睛交付给外面的世界,看晚霞慢慢消散。

席勒说“活在这个时代,但不要成为这个时代的造物”。强烈的视觉通过眼睛和镜头进入,间接与直接的触觉与方式,观感是不同的。在延时摄影的视频里,我能看到云霞流动的方向,能看到黑幕是如何徐徐铺在江面,能看到城市的灯火渐渐成了星光,能看到光与影的张力。而我那时那刻眼睛与自然            的    交流,脑海里滑过的一些人一些事,视频没有。眼睛在意此时此刻,视频记录那时那刻。视频是眼睛的辅助,像一张时间卡片,将一种画面定格,将时间储存。技术迭代会继续,重要的依然是用眼睛和心观看万物。

6

早上出门,阳光在薄雾里透射下来。在小区见到两只橘猫,一只趴着,一只半眯着眼睛。在明暗分明的绿色草地上,像慵懒的精灵。环形步道上有三三两两结伴散步的老人,有两个老嬢嬢棉袄很鲜艳,手牵手走得很慢,让我想到“老闺蜜”这个词。忽然笑了,觉得整个小区就鲜活了起来。

年末特别冷的几日。下班途径的公园比平日多了些人。遇到两个环卫工人,他们在聊过年的事。跑步的女生快速经过,原本散漫走路的我竟然加快了速度,待发觉时又慢下来了。一对中年男女或是夫妻推着轮椅经过,轮椅上的老人盖着红色毯子。两个中年男人在公园            拾    光天街广场抽烟聊天,两个小孩子围着他们追逐。爬上公园小山坡看江,草坪泛黄,江水泛光。

在有阳光的周末,在美术馆楼顶露台。发现市民们都从屋子里走出来,散游在滨江公园。草地上间或着帐篷、餐布和小巧座椅。大人们盘坐在草坪上,孩子和狗在追逐、逗趣。几只小黄鸭小船飘在江面,两艘白色的帆船靠在江岸······

这是小城合川生活图景:天地安详,三江清幽,一切温良与善美在这里蓬勃、丰盈。

作者简介:

安卡:本名胡馨,诗书为伴,涂鸦作趣,在国内各文学杂志发表诗歌、随笔、小说多篇。重庆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供职于重庆合川美术馆。

版面欣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