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国内主流媒体观点聚合:
“借疫情裁员判赔9万”给用人单位敲响警钟
职工因疫情隔离在家,其间被裁员,引发劳动争议。日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一案件,判决该公司赔偿该职工9万余元。其实,疫情期间如何处理劳动关系问题,已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早在2020年1月,国家人社部就下发了《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对新冠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应当支付职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并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由此可见,这家公司“借疫裁员”的做法,是典型的劳动违法行为,侵犯了职工的合法利益。
不可否认,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公司经营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但不能“借疫裁员”甚至设局辞退职工,从而规避给予职工经济补偿,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此做法,一方面,一些职工为避免被隔离,就有可能隐瞒行程或接触史,给防疫工作添乱;另一方面,很容易引发劳动纠纷,一旦引发劳动仲裁或诉讼,用人单位败诉将不可避免,既要支付不菲的赔偿金,也将会对单位社会声誉和今后发展产生负面效应。四川在线-天府评论认为,这起“借疫裁员”维权案,警示用人单位必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否则将败诉丢面子,得不偿失。
不让中小微企业倒在黎明前
3月16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保监局、深圳证监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金融服务支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通知》,鼓励金融机构及地方金融组织加大与受困企业的对接力度,及时了解企业困难及诉求,积极为其提供金融支持。无独有偶,据媒体报道,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和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也在同一日联合发布《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行动方案》,创新服务举措,为上海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助力企业有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小微企业是最活跃的市场主体。每一个具体的中小微企业的背后,都连接着普通家庭的就业与生机,无数个中小微企业,构成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但疫情进入到第三个年头,中小微企业的处境更加艰难。昨天深圳、上海出台的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种种帮扶,是对国家政策的细化与落实,相信各地将有更多纾困政策出台,为中小微企业鼓劲、加油。当然,在过程中,我们还需强化政策落地,清除政策落实的难点和堵点,防止政策“空转”“悬置”,不能让企业主“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光明网评论认为,用尽一切方法,帮助中小微企业熬过去,挺过去,不让他们倒在黎明前,是摆在眼前的难题也是必答题。当春暖花开,市场复苏之时,希望还能看到他们。
算法关闭键上线,我们需要怎样的“个性化服务”
近日,抖音、微信、淘宝等多款App均已上线算法关闭键,允许用户在后台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的功能。关闭推荐后,App将不再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生成推荐内容或广告。这是《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后,互联网企业自查自纠的重大举措之一。政府与社会监管的介入,既能让公众看不见、摸不着的算法“黑箱”透明化,也让算法更好地为大众利益服务。
算法推荐造成的困境,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个性化”的内涵。今天的“个性化”服务,本质上是一种被动的“个性化”。用户只能被动地接受算法推荐,被动地让算法收集自己的数据,被动地让算法告诉自己什么是自己需要的、喜欢的服务与信息,最终被框在“舒适区”中难以逃脱。在这样的“个性化”之下,算法推荐变成了一种“驯养”用户的手段。而用户真正需要的“个性化”,应该是主动的“个性化”。用户应该能主动选择是否使用算法,在了解算法推荐规则与逻辑的前提下,定制自己需要的服务,并且知道算法推荐筛选掉了什么内容,以此突破“信息茧房”,接触不一样的世界。归根结底,算法推荐应该成为用户的工具,而不是套在用户头上的枷锁。中国青年报评论认为,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应该让人更便利、更自主、更自由,让企业在算法上的设置更加透明,赋予用户更充分的选择权和知情权,才能让真正的“个性化”成为互联网的未来。
新能源汽车该告别“理想化续航”了
号称四五百公里,实际二三百公里。“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新能源汽车厂商都打出了“超长续航”的广告,但消费者购车后发现续航里程往往会缩水,有的只有标称里程的一半,关于纯电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打折问题的投诉早已屡见不鲜。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理想化续航”,并不能真实反映新能源汽车的实际情况和用户的实际体验,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很容易给消费者带来误导。
广大车企也要认识到,“理性化续航”与实际使用的巨大落差,会在无形中加剧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对厂商宣传失去信任,对新能源汽车失去信心,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北京青年报评论认为,新能源汽车厂商一方面应该改进宣传方式,明确告知消费者续航里程的相关情况;同时不妨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在不同路况、不同季节、不同驾驶情形下进行实际路测,公布相关数据供消费者参考。虽然这些数据没有“理性化续航”那么好看,但是对消费者而言,这些数据更具参考意义。
嘴仗能救中国足球?
这两天,中国男足前队长冯潇霆与著名小品演员巩汉林在网上打起了嘴仗。后者抨击国足高薪低能,给大伙丢脸;前者回呛,“中国足球不需要键盘侠”。“吃瓜群众”也各自站队,吵得不可开交。
中国足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脚踏实地,尊重规律。这一点上,冯潇霆举的例子倒是很准确。2018年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日本队在最后14秒被比利时队绝杀。为了深度剖析其中的原因,日本NHK电视台专门拍了一个50分钟的纪录片《罗斯托夫的14秒》,让那场比赛的亲历者在镜头前一帧一帧地讲述其间的技术处理、心理活动、环境制约等。中国并非没有如此务本求实的实践。比如,从2000年开始,足球名帅徐根宝蛰伏崇明岛十余年,最终培养出武磊、颜骏凌等一批优秀球员。可反观当下,跟着金钱名利,纠结虚无网评,盯着短期成绩的中国足球,本末倒置何其严重?
北京日报评论认为,中国足球的未来,不在怎么说,而在怎么做。短期来看,球员们应当打磨球技、奋勇拼搏,即便技不如人,也要踢出精气神。长期来看,相关方面要拿出专业态度,做好体制机制改革,改善联赛运营环境和水平,下大力气投入青训……打铁还需自身硬,肯下苦功夫,中国足球才可能踢出好成绩,用事实为自己正名。
上游新闻评论编译部综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