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媒体:质疑张文宏可以,别扣“崇洋媚外”的帽子
04-24 17:52:58 来源:中青评论

网红医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再次出面回应舆论,不过,这次他的发言多少有些无奈。

起因是在一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讲座上,张文宏叮嘱家长说,孩子一定要吃高营养、高蛋白的东西,“每天早上准备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鸡蛋,吃了再去上学,早上不许吃粥”。

没想到,因为“早餐不喝粥”的观点,张文宏陷入了一场风波,甚至有人因此认为他“崇洋媚外”。对此,他不得不通过媒体澄清,重症转轻症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营养和蛋白质,而喝粥对补充蛋白质的帮助并不大。

不得不承认,这场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习惯。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受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经受碰撞。为了改善自我防护水平、加强抵抗力,难免出现与自身原有认知不太协调的适应过程。

喝粥,作为中国人熟悉的早餐方式,放在平常的时候,没有多少人会提出异议。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舌尖上的中国”异彩纷呈,每一种健康的饮食文化都应当受到尊重。早餐喝粥是中国人的常见饮食习惯,要在短时间内加以改变确实会导致一些人不适应。

但是,在自我防护的正确方法上,张文宏强调人体要多摄入蛋白质的观点也有着充分依据。在新冠病毒威胁健康的当下,吃什么、怎么吃不仅关乎日常生活,也关系到抵御传染风险的能力,改善饮食结构当然是一种理性选择。

归根结底,早餐喝不喝粥,是一个科学层面的问题。正如张文宏所说的,白粥的蛋白质含量极少。权衡利弊,专家才给出了“早餐不喝粥”的建议。钟南山院士也曾公开表示,早餐应以豆类,奶,蛋,水果,蔬菜为主,还曾经公开他的“豪华早餐菜单”。

质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组成部分,我们当然不能不加辨别地接受科学家说的每一句话。很多成功的科学家,也都是在质疑和反质疑的过程不断成长,进而取得相关学科领域的地位。质疑张文宏并无不可,但始终要站在科学的出发点。

给张文宏戴“崇洋媚外”的帽子,恐怕带偏了话题讨论的方向。且不论喝粥的习惯不只中国人才有,西方人也经常以燕麦粥之类作为主食。有关喝粥的饮食习惯,本来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更何况,科学家的责任不是鉴赏美食、弘扬传统美食文化,而是引导人们科学防疫。科学与个人的饮食偏好、文化的传承延续性,本来就是不同层面的价值选择。

这场疫情对人类社会的威胁是不分地域、不分民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疫情考验中深化巩固,而科学正是凝聚人类文明力量的“防护服”。

科学家往往是务实的。比如,英语是全世界科研工作者通用的语言,英语在科研工作中的强势地位,有历史原因,也是现实的选择。无论如何,既然全世界科研界找到了一种通用的语言,就不如好好利用起这种语言搭建的沟通桥梁,深化科研共同体的沟通与合作。科学家普遍认为,用什么语言写论文发论文,跟民族尊严和传统文化搭不上关系。正因这种务实性,科学界才能搁置差异,朝着有利于人类福祉的方向前进。

毕竟,新冠病毒可不管你说的是哪国语言,吃的是白粥还是三明治。人们最终找到战胜病毒的途径,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也取决于对病毒发展规律的充分了解。面对疫情,最好的爱国方式,就是尊重科学防疫的管理措施,尊重科学家的劳动与创造。

原标题:质疑张文宏可以,别扣“崇洋媚外”的帽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