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谜团:连基因都搞不清楚,却能研究基因抗癌?
科技日报微信公众号消息,“这确实不太像是个小学生做的项目,对小学生来说太难了,而且重点是不好玩。”曾带队参加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的王申(化名)老师看到“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全国大奖”的新闻时判断。
王申所说的项目是《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该项目不仅获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还获得了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完成人是云南省昆明市某小学六年级的陈同学。
13日,该新闻引起网络发酵,有人质疑,该同学的获奖项目与其父母的研究是否有关?14日,记者联系当事人母亲未果。
据报道,7月14日,陈同学论文的推荐方、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省科协青科中心副主任许薇回应称,省科协已经注意到相关情况,对此十分重视,已经成立调查组,对该事件进行调查。中国科协也表示高度关注此事,将根据云南省科协的调查结果做出回应。
“有望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
治疗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
先来看看这个看起来很难的项目具体研究了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以下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项目展示中的简介:
本项目前期利用遗传学比较分析了高原家养哺乳动物和对应平原物种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发现了高原哺乳动物低氧适应受选择的关键突变基因C10orf67,并构建了C10orf67基因敲除小鼠,通过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动物模型、临床样本分析等方面对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解析。
发现C10orf67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敲低其表达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将细胞阻滞在G2/M期。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C10orf67可以调节结直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对C10orf67在结直肠癌中的功能解析,有望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
“从这个简介看,像基因组、转录组、基因敲除、临床样本分析这些概念,说实话很多高中生都一知半解,用常识判断感觉很难出自一个小学生之手。”江苏一位高中生物老师表示。
从“不了解基因”到1年多完成项目
那么陈同学是如何进行实验的呢?
实验记录本
官网公布的实验记录显示:2018年1月6日,吕老师带陈同学到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陈老师和杨老师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陈老师和杨老师提及低氧适应研究重要性,而我想研究肿瘤,因为肿瘤太可怕,爸爸妈妈单位的小哥哥得了结直肠癌,从发现到去世仅10个月。”
随后两天,陈同学上网查阅肿瘤发病机制和相关资料。
1月9日,“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1月10日,“(我)还是不太了解基因。”
1月13日,“了解PCR技术的原理,知道……概念,大概了解为何通过荧光强弱的比较就能知道哪些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根据官网公告,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申报日期为2019年3月20日至4月20日。这意味着,作者从首次“了解基因”到报告成稿,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
“这位同学刚开始连基因这个概念都搞不清楚,怎么能理解基因片段和癌症的关系,还能掌握PCR的技术原理?”上述生物老师表示疑问。
“别说高中生,这个实验中的一些关键节点和流程设计连生物专业本科生都很难做到。”王申直言。
王申说,以她带队参加iGEM的经历看,陈同学或许能完全按照实验流程勉强操作这些实验步骤,但很难搞清楚其中原理。“有一年得银奖的项目,参与者是来自全国非常厉害的高中生,即便这样,他们也很难准确复述实验过程和结果,要靠像博士生导师这样级别的人给他们一点点抠,才能差不多搞下来。”
不同寻常的“陈老师”和“杨老师”
中国科协已启动调查
“当然,也许有那些天资特别聪颖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确实有天赋。”王申谨慎表示。
但网友和媒体挖掘的陈同学实验记录中的“陈老师”和“杨老师”与其不同寻常的关系,让大家对“神童”还“造假”产生更多疑问。
实验记录中提到的陈老师全名为陈勇彬,正是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其研究方向为肿瘤发生机制、干细胞多能性维持、抗肿瘤及提高干细胞功能新药筛选等。
“杨老师“则是动物所的另一位研究员杨翠萍。据媒体报道,在 2016 年获批了一项名为「C10orf67在低氧适应及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科研项目。
“(两个项目)都属于细胞遗传学的内容,只是说孩子的研究内容相当于是他妈研究项目里的一部分内容,是一个小分支。” 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研究所杨占秋教授对媒体表示。
杨占秋认为,可能是杨研究员将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内容拿去申报奖项,以有利于将来升学。
陈同学的获奖项目与其父母的研究到底是何关系?科技日报记者14日拨打杨研究员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图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
图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7月13日消息称,“经初步核查,该获奖项目学生系本所研究员之子。针对此舆情事件,研究所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后续将及时向社会反馈相关调查结果。”
具体会怎么调查,有哪些人来调查,结果大概什么时候公布?记者14日拨打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电话,工作人员表示,具体工作不是其所在这个部门组织,不是很清楚,结果出来之前不方便透露更多信息,“会争取尽快公布结果。”
“逆天”项目不止一个
王申认为,这一事件并非个例,大众在讨论事件本身的同时,更应关注到这类赛事该如何走得更好。
王申说,她之所认为这不像是个小学生做的项目,还因为“它不好玩”。“也有小学生、初中生做出非常棒的项目,他们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自己觉得有趣,进而想去一探究竟。”王申说,当然在其研究过程中肯定少不了成人的助力,“但那是技术上的帮助,而不是想法或思路上的。”
在王申看来,这类比赛的重点应还是以激发和培养兴趣为主。“ 很多大赛的出发点是好的,学生能学到很多东西,但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实验条件、指导老师水平等,“比如iGEM,像一般的高中团队背后都有一个成年人或者一个团队在支持, 否则根本做不出来, 更有甚者,是专业人员做出来, 再教给学生照葫芦画瓢, 站在台上背多于讲。”
无独有偶,在网友们“这么牛的项目只得三等奖,一等奖得多逆天”的感慨下,有媒体查阅发现,某一等奖项目与某硕士论文里出现的数据图片一模一样,还有医学生对《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敏感标志物降钙素的ECL比率检测研究》项目提出质疑:“甲状腺髓样癌非常罕见,医学生大学未必都会接触到,一个高中生怎么会知道这个?”
某高校一位长期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老师对这些质疑有不同看法。“确如大家所说,小学生不太可能搞清楚基因和癌症的关系,不能驾驭这么大的研究框架。”他话风一转。“但是,我们要思考,青少年科技教育应侧重考查什么?”
这位老师的观点是应着重培养动手能力。“别说小学生,青少年,甚至连研究生都很难从头到尾独立,从概念到实验设计做完整个项目,在大多数实验室里,都是导师提出想法,学生来操作,因为一个新思路和想法的提出有赖大量研究的积累,所以你不能要求青少年阶段就能从概念开始,独立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来解决。”
“网上有评论说,这个项目我这个研究生都搞不出来,那可能只能说明这位研究生导师的水平没有人家小学生老师的水平高。”这位老师称,公众要理性看待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目的和侧重点。
【解析】
今年南方强降雨为何频发?专家:与特定大气环流有关
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今年入汛以来,南方多地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频繁出现,汛情紧急。
受降雨影响,安徽歙县考生高考延期;浙江新安江水库61年来首次9孔全开泄洪;鄱阳湖水位突破1998年历史极值……中央气象台专家指出,今年南方暴雨过程多、持续时间长;雨区重叠度高,累积雨量大;降雨强度大,极端性强。
气象专家认为,今年南方强降雨天气频发,与我国出现的特定大气环流背景密不可分。
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预警日数
为有预警记录以来同期最多
在3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专家介绍,预计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涝重于旱。
入汛以来,南方暴雨过程频发,共出现15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特别是6月,南方地区就出现5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接近60%的市县出现暴雨天气;降雨量总体偏多,区域平均降雨量为258.8毫米,较常年同期221.3毫米偏多16.9%;江苏中北部、安徽中北部、湖北北部和西部、广西东北部、贵州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偏多1倍以上;江南北部、江淮、江汉、西南地区东部及广西中北部等地较常年同期偏多3至8成。
2020年6月9日,广东省河源市遭遇连续暴雨,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9日清晨6时,武警广东省总队河源支队接到抗洪抢险命令,分三个方向紧急奔赴河源连平县、和平县配合当地政府开展被困人员搜救、转移和安抚工作。
根据中央气象台监测,6月,长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贵州、广西、广东等地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250毫米以上,安徽中南部、浙江西部、江西东北部、湖南西北部、湖北西南部、重庆南部、贵州西部和南部、云南西部和南部、广西东北部、广东中部等地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600-900毫米,广西桂林和柳州、广东惠州、安徽安庆等局地达1000-1221毫米。
从6月2日至7月12日6时,中央气象台连续41天发布暴雨预警。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表示,连续发布预警日数为2010年有预警记录以来同期最多。南方地区暴雨过程从时间上基本上是连接起来的,综合考虑暴雨过程的影响范围、强度、持续时间以及降水叠加效应的影响等,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了暴雨预警。
特别是7月4日至10日,南方地区强降雨再度来袭。7月7日,中央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这是今年首个暴雨橙色预警。气象监测统计显示,6月1日至7月7日,安徽、湖北、浙江、重庆4省(市)累计降雨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2倍。
强降雨区域存在重叠
降雨叠加效应影响大
主雨带位置变化代表着强降雨落区变化。6月1日至7月3日,主雨带西段位置稳定少动,主要集中在贵州、四川、重庆、广西等地;主雨带东段摆动较为频繁,主要在长江中下游附近南北徘徊,6月10日之前主要集中在华南和江南,6月11日之后北跳至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一带。
2020年6月22日,重庆市綦江区北街农贸市场被淹,民警正在疏散群众紧急撤离。
“6月中下旬到7月初,雨带一直停留在西南地区东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表示,7月4日至10日的强降雨过程与前期降雨过程,特别是6月26日到30日的强降雨过程的降雨区域存在重叠。
陈涛认为,今年入汛以来强降雨次数与常年同期相比基本相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强降雨过程强度较强,强降雨落区具有重复性,如四川盆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重复出现了多轮强降雨过程,给这些地区防汛带来很大压力。
中央气象台监测,6月1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6次强降雨过程。截至7月9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达到369.9毫米,较1998年同期偏多54.8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点累计降雨量排在前5位的站点分别是:安徽岳西站,1177.9毫米;安徽黄山站,1118.8毫米;安徽天柱山站,1088.4毫米;湖北英山站,1045.7毫米;广东龙门站,1042.1毫米。其中,安徽占3个。
“大别山区、江淮之间南部及江南南部超过600毫米,占全省面积的18%。”安徽省气象局副局长汪克付介绍,6月2日入梅至7月6日,全省平均降雨量为44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近9成,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第四多。
降雨叠加效应在湖北也颇为明显。湖北省气象局副局长汪金福介绍,国家级观测站暴雨站次较常年同期偏多69个。洪湖燕窝镇7月5日雨量510毫米为乡镇最大。鄂西南、江汉平原及鄂东部分地区反复遭受暴雨袭击,叠加影响大。
多地降雨极端性强突破历史极值
南方多地遭遇较为极端的暴雨天气。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消息,从入汛至7月2日,全国有75市县日降雨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广西阳朔、贵州惠水、云南马关、重庆南川、四川西昌等9市县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最大日降雨量为484毫米,出现在广东佛冈县龙山镇;最大小时降雨量为163毫米,出现在贵州正安县碧峰镇。
2020年6月9日,广东省河源市遭遇连续暴雨,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9日清晨6时,武警广东省总队河源支队接到抗洪抢险命令,分三个方向紧急奔赴河源连平县、和平县配合当地政府开展被困人员搜救、转移和安抚工作。
7月以来,南方主雨带维持在西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7月4日至10日,湖北黄冈、武汉和荆州、安徽池州和黄山、江西上饶和景德镇局地降雨量达600-847毫米,湖北黄冈市巴河镇最大点雨量1002毫米。
接连数日的暴雨导致多地日雨量突破历史极值。据统计,湖南、湖北、江苏、上海、江西、安徽、浙江等地共3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雨量突破7月极值,湖北浠水和黄梅,湖南隆回,江西九江县、贵溪、鹰潭、新建、新干、峡江、吉水、永新、泰和和吉安县共13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6月1日至7月10日,重庆、湖北累计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多;浙江、贵州、安徽为历史同期第二多;江苏、上海为历史同期第三多。
以江西为例,6月29日至7月8日,赣北平均降水302毫米,偏多2.7倍,排历史同期第2位,仅次于1993年同期的328毫米。其中,南昌、上饶和九江三市平均雨量分别达412、346、337毫米,均创历史同期新高。期间,7月7日20时至8日20时江西省大暴雨县市数达35个,影响范围之广,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之最。最新卫星遥感监测显示,7月8日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较7月2日扩大352平方公里,达4206平方公里,为近10年来最大。
南方强降雨天气频发
与特定大气环流背景有关
强降雨天气频发往往有着特定的大气环流背景。张芳华认为,首先,副热带高气压持续偏强、偏西,且位置相对稳定,其西侧的西南风气流和东亚夏季风共同将南海、孟加拉湾等地的水汽源源不断输送至我国长江流域,为强降水提供了充沛且持续的水汽条件;其次,北方地区不断有冷空气南下,与南方地区的暖湿气流交汇,提供了有利于出现强降雨的动力抬升条件。此外,副热带高气压稳定少动致使降雨系统得以较长时间维持。这样的大气环流背景为接连出现的暴雨过程提供了水汽、动力和持续时间等必要条件。
强降雨的极端性有愈演愈烈之势。根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9)》,气候系统变暖趋势进一步持续。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气候风险水平呈上升趋势。从1961年到2018年,我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极端低温事件显著减少,极端高温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多。
7月中旬华北雨季开启
不排除极端强降水可能
7月、8月是盛夏季节,天气气候依然复杂多变。根据国家气候中心联合水利部信息中心针对盛夏全国气候趋势会商结果,预计今年7月至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西,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涝重于旱。此外,预计下半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较常年同期略偏多。
从7月中旬开始,我国东部地区主雨带将逐步北抬至黄淮、华北、东北南部地区,意味着北方将进入降雨集中期。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陈峪说,华北雨季常年出现在7月18日,雨季开始有标准,不能从一场降雨就确定是不是进入主汛期。今年华北雨季大致从7月中旬开始,预计在这个雨季期间华北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不排除出现极端强降水过程的可能性。
中央气象台预计,7月中旬,长江中下游等地降雨持续偏多,云南西北部、四川东部和南部、重庆、贵州北部、江汉、江淮、江南北部、黄淮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150-300毫米,局地可超过400毫米;上述大部地区累计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至8成,部分地区偏多2倍以上。7月下旬,我国东部雨带北抬到黄淮、华北至东北地区一带。
【熬鸡汤】
最好的人生:适度善良,懂得拒绝
人想要发出光芒,必须先长出锋芒。
有人说,心软是一种不公平的善良,成全了别人,委屈了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面对别人的要求,总会不自觉地心软。一次两次没觉得什么,但次数多了,往往就会让人进退两难。
于是你会发现,当你多次因心软而妥协,并且无下限地容忍,你的生活就会渐渐走进死胡同。
因为,你容忍别人的同时,也在消耗自己的人生。
没有节制的容忍不是善良,而是卑微。
有个话题叫“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觉得容忍毫无作用”。
有句高赞评论说:“容易被欺负的,永远都是那些天真又心软的人,毕竟好骗又好欺,伤疤一好,那个人就忘了疼。”
我们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善良,也害怕令别人失望,所以不停委曲求全。
殊不知,有一句话早已道出了答案:“如果有人觉得失望,那是他们要处理的情绪,不是你的责任,你无需对别人的情绪负责”。
没有人有义务要一直替别人着想,一个永远把别人的需求和感受放在首位的人,那得卑微成什么样呢?
有人说:你的善良,应该略带一点锋芒。
不管是与人为善,还是给人包容,前提都是不为难自己。
不要怪别人太贪婪,也不要怪社会太不温暖。一个连自己都维护不了的人,又如何去要求别人来体恤你呢?
就算我们有包容别人的义务,但却没有无限次容忍的责任。
人想要发出光芒,必须先长出锋芒。
《人间失格》里有这样一句话:“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不懂拒绝就像一种顽疾,不由分说地啃噬着人们的一生。
懂得拒绝,人生才更自在清净。
三毛曾说:“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早就预备好了答案。”
每一种井井有条的人生,都是靠拒绝一些事情得来的。
看清自我的需求和意愿,大胆地对一些裹挟说“不”,你的人生才更轻松。
有一项调查发现:那些过度随和,并且完全不懂得拒绝的人,比那些性格强势的人收入要低18%。
毫无底线地接受或帮忙,并不会给他们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反之,只会得到别人的轻视。
所以,永远不要去做一个容忍无度的“弱好人”。
真正的将心比心,是建立在双方人格对等,交付对等的基础上的,只有这样,我们的人际关系才是和谐健康的。
网上有句高赞评论说:“老好人是一种毒药,不仅让自己上瘾,还会让对方对你的索求不断上瘾,直至最后大家都变成仇人,才会结束这种带着强烈毒性的人际关系。”
学会拒绝,远比学会接受更重要。
要知物极必反,任何容忍到了一定程度,于别人是蜜糖,于自己却是砒霜。
拒绝心软和无底线的容忍,你才能从乱七八糟的生活里找到头绪,逐渐步入人生的正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