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经纬 > 正文
清北毕业生扎堆考选调:“如果考虑到收入,我就不会去当选调生了”
03-15 19:32:04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消息,近年来,“清北生扎堆报考选调生”的相关话题频频冲上热搜。

据新华网报道,2021年北京大学选调生签约人数达800人,较2020年增加了60%,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从2010年起,北京大学为全国输送了2200余名选调生。而据清华发布的2021年《就业质量报告》,当年,清华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去浙江、四川、山东、河北四省选调生人数超过50人,去重庆、山西、黑龙江、天津、江西、河南等省份选调生人数超过20人。200余人赴西部、东北地区基层公共部门就业。

选调生考试是公务员考试的一种。与国家公务员考试、地方公务员考试不同的是,选调生考试面向的群体范围小,仅面向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除应届生外,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符合选调生条件的往届高校毕业生也可参加选拔。与公务员考试不同的是,选调生以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工作人员为目的,因此有观点认为,考中选调生后,应届生可以得到较好的定级和人才补贴,晋升也不同于公务员。

“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据教育部预计,2022年高校应届生规模将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

清北毕业生扎堆涌入选调生道路,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为何?是否与当下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关?在避开厮杀激烈的就业市场的同时,是否也将在选调生内部形成新的竞争格局?

宇川,北大工科专业研究生,华东某省选调生

宇川是北大工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从研究生一年级开始,他就有接触学生工作,在校研究生会、校团委也都有任职,后来在两个部门担任了部长。宇川所做的学生工作有党建引领的部分,在跟着老师学习、举办宣传活动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的党性修养方面得到了提升。”宇川说。

在这期间,宇川发现自己似乎不太适合做技术工作,对技术工作的兴趣也不大,反而更想进入体制内,于是就有了报考选调生的想法。

宇川的同学文博,同样也报考了选调生。读书这几年,他做了很多服务工作。服务工作给文博带来了很多满足感,于是,他把这个价值取向投射在了未来的职业规划里。报考选调生,一方面是他认为“公务员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符合他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他认为选调生作为近年来大热的就业方向,既是党和国家对应届生的关怀,也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

宇川对记者说,选调生这个就业方向,在他周围的学生群体中,算是比较热门的,尤其是学生干部们,很倾向进入体制内。“去年,我们学校走选调生方向的有800人,有200人是我们学院的。”也是由于这两年走选调的学生越来越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定向选调的话,当时我报考的岗位情况,普通岗位报录比是15:1或20:1,省直热门岗位的话,报录比是100:1或150:1。”宇川表示。

在被问及还有哪些因素促使他考选调生,宇川说:“如果考虑到收入,我就不会去当选调生了。”宇川最终选择成为地方选调生,一方面考虑到生活压力,岗位离家较近,如果继续留在北京,生活压力太大了;其次,考上选调生可能也会加班,但比起企业来说,工作压力轻松了不少。

文博作为北方人,却选择了报考西南某地的选调生,理由很简单,文博的女朋友在西南地区生活。此外,这所城市的配置各方面,文博也比较能接受。

谈及自己对未来上升空间的看法,宇川认为,走选调生这条路,只能决定职业的下限,但是职业的上限是不确定的。“不论在哪个行业,往上走肯定靠的还是个人的努力和能力。”宇川在这个问题上很通透,去企业还是体制内,是不同的两条路,结果怎么样,大家也都不确定,这点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

在准备选调生考试的过程中,宇川从去年8月开始,完整地备考了3个月,岗位也同时报了好几个地方,北京、浙江都有报考。报考北京的原因,宇川告诉记者,这里虽然生活压力大,但是自己许多朋友留在了北京,因此还是报了北京的选调生考试。报考浙江岗位则是考虑到工资水平较高。当然,北京和浙江的岗位报考人数都非常多,报录比惊人,竞争很激烈,复试分数线也相对高,宇川认为,浙江的考题最难。

“浙江太难了”,除了浙江省的选调笔试,宇川折戟了,其余岗位,他都入围了面试。最后,由于想离家近一点,以及和女朋友未来一起发展的考虑,宇川直接放弃了北京岗位的面试,选择了华东某地的选调生。该地的选调生考试,报名的时候只分理工类和文史类,并未定岗,复试过了后再填志愿,按照分数高低排列,按名次录取,宇川告诉记者,很多地方的选调生都是这个岗位录取模式。

文博除了报考西南地区的岗位,还报考了老家的岗位。“我考取的地方,比较特殊的一点是,选调生考试,清北是单独划线的,清华、北大的学生只要考了,大概率都能考进去。”在录取后选岗上,该地采取的也是上述的方法,按照分数排列,按名次选岗。

北大在帮助学生报考选调生一事上,不仅会办宣讲会,还有“选调生进校园”这类活动,会有往届的选调生来答疑解惑,也设有摊位可供学生咨询。各地政府还会进校园办宣讲会,为学生讲解当地的选调生政策、招录人数、考试难度。宇川认为,学校这些帮扶就业的举措,还是起了很大作用。

在备考阶段,即使身为985的“学霸”,宇川还是很焦虑,和那些准备了一年、甚至一年半的竞争对手比起来,他觉得自己的3个月备考期太短,面对考试,他的内心很忐忑。由于平时手头的学生工作较多,以及学术上还有课题需要做,宇川很忙碌,备考时间短,也是无奈之举。

“如果你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想法,或者单纯是为了躺平,觉得这个工作比较闲,那我不建议你考选调生。”宇川强调,“我认为体制内工作,不是一个追求工资回报的工作,你得到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满足感,跟风进入体制内的人,肯定会不适应。”

宇川认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入职的心理准备。“个人能力上可能要多提升一点,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情况。”面对两年的基层锻炼期,宇川也很乐观:“现在基层的生活条件没有那么艰苦,据我了解,现在很多村镇发展得很好,基础条件很完善。”

“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宇川说。

余弦,清华人文社科专业本科生,华东某省选调生

不同于其他本科生面临考研、保研、出国的选择焦虑,余弦早早决定本科毕业就工作。

余弦说:“比起写论文、做学术,我更喜欢做一些实事,特别是在基层工作,会很有收获感。”确定毕业就工作的志向后,余弦也尝试过投简历,因为实习经历不充分等原因,可供选择的工作不多。此外,由于存在本科生在就业市场竞争力相对不足的客观原因,定向选调就成为了余弦最理想的选择。

现实中,选调的“政策红利”正在慢慢消失。据余弦了解,前几年因为参加选调的毕业生比较少,选调生入职后,给的定级和人才引进的补贴很高,但这两年因为选调队伍扩大、逐渐饱和,“政策红利”也就减少了。身边的人劝她,如果坚定走选调的话,最好是“赶早不赶晚”。

在校期间的经历,为余弦报考选调生打下了基础,也给予了她信心。

本专业之外,余弦还修习了行政管理的第二学位。这份经历让她对政府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知。在课上,老师会介绍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政策分析、组织与管理学等知识,有关中国国情、发展规划等课程也让自己对行政系统有了更多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第二学位使她在大二就接触到了选调考试的信息。公管学院没有本科生,很多硕士研究生都会选择走选调,余弦在与学长学姐的交流中,了解到了选调的相关信息。于是,她在大三下学期就确定了考选调生,甚至连保研申请都没有递交。

为了确保上岸,余弦报考了五个省份的选调生,大部分都离家比较近。各省的考题都是在国考的基础之上进行改编。所有考试中,她对浙江省的考题印象最为深刻,“一个小时的笔试,有很多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的题,难度很大。”最终,余弦虽然未能上岸浙江,但确定了华东另外一个省份的选调生作为最终去向,经过一系列政审、体检、签约后,尘埃落定。

清华对选调生同学们也给予了一定的资源支持。“有一个公共部门实训班,提供免费的课程和材料,群里通知消息也很及时,不用花额外的时间精力自己搜集信息。”

余弦表示,自己参加的选调考试竞争也算激烈。她报名的岗位达到了30:1的报录比,而像同省份的发改委岗位报录比则达到了100:1。而像杭州这种热门城市,有岗位的报录比高达200:1。

余弦认为,即便如此,选调还是比国考、省考的竞争要小很多。“国考、省考好一点的岗位都能达到几百取一的报录比,更何况选调可以同时报好几个省份,也会有递补录取的机会,上岸的几率还是蛮大的。”

余弦最终上岸的单位是省委党校。因为学校环境好,人际关系相对不复杂,该省委党校在豆瓣“体制内工作者茶话会”小组里被称为“每个人都想去的神仙单位”。

余弦还是比较满意自己这个结果的。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在能养活自己的条件下,她更看重能拥有自己的生活。比起大厂的快节奏,余弦更希望能有时间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虽然基层的工作也很辛苦,可能需要经常加班,但是相对来说,是稳定且有保障的。

林峰,清华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华北某地区选调生

林峰第一次萌生成为选调生的念头,是因为一次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他接触到在云南做脱贫工作的驻村挂职干部,他们虽然很辛苦,却能够直接服务到群众。这次经历让林峰意识到自己未来也想做这样的工作,于是确定了要考选调生。

本科和研究生期间,林峰在院系和学校承担了许多社会工作。林峰的性格沉稳细心,办事很少出错。在他看来,社会工作和公务员的工作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都需要耐心、谨慎,自己的性格也很适合做这类工作。

2021年8月,林峰在清华的职业发展中心预约了一次针对选调生的职业咨询。当时他在纠结是参加中央选调还是地方选调,于是重点咨询了两种选调的程序、发展路径、未来机会等等。

中央选调都是中央部委办的岗位,单位基本都在北京。中央选调虽然难度不小,可优秀的学习成绩和社工经历让林峰并不畏惧挑战。但思虑再三,他还是选择了参加地方选调,因为想去基层锻炼,同时也想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

职业理想和个人特质促使他坚定地迈上选调之路,但同时他也面临家庭的强烈反对。林峰的家庭条件一般,家人更希望他找一份工资较高的工作,而家乡的公务员工资水平不高,年薪不到十万。

为了获得家人支持,林峰一直尝试与家人沟通。他非常理解家人因为过去物质条件艰苦,希望自己能不愁吃穿;但同时林峰很坚持自己的择业观念,他不想把收入视作首要条件。“我想找一份自己能够持之以恒,并且从中感受到快乐和希望的工作。”他表示,自己去企业也不是不行,但是自己不喜欢的道路终究难以长久。

经过林峰不断的沟通和坚持,他最终说服了家人。解决家庭内部分歧之后,林峰的选调之路十分顺畅。因为一心想回家乡,他并没有报名其他省份的考试。林峰总结,因为自己曾做过不少党团工作,在履历、行测和申论考试中还是很有优势的。这场选调选拔中,笔试占比30%,面试占比40%,考察占比30%。林峰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较为靠前的排名,这让他在选岗时掌握了一定主动权。

林峰表示,他报考的省直部门中,组宣两办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省委办公厅、党委办公厅、纪委监委)和公检法属于比较核心的部门。他选择了核心部门的岗位,林峰认为核心部门虽然比较辛苦,但得到的锻炼也会比较多,成长会更快一些。

外界对体制内的看法存在两个趋向,有人认为体制内是“铁饭碗”,把它视作一份相对安稳体面的工作;有人则认为体制内是追求政治理想的起点。

林峰觉得前者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受到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公务员的社会评价和社会地位较高。但是,他对于这份工作的定义不止于此,“如果想要进体制,我也可以去国企,但我还是希望能成为选调生,因为我认为选调生更能直接参与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去。”

谈及未来的目标,林峰希望自己毕业之后能够尽快适应选调生活,进入相对稳定的工作节奏。他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可能刚进入公务员行业后,会产生一种从“象牙塔”到社会的强烈落差,比如所学知识并不能完全发挥,基层工作的想象和实际有所差别。

“还是心存一份期待,希望自己不会被现实磨平棱角。”林峰说到,他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初心,不后悔今日的选择。

原标题:清北毕业生扎堆考选调:“如果考虑到收入,我就不会去当选调生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