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作品《红星毛泽东》
2001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闭幕式发布作品。
2010作品《炫丽重庆》
国际服装设计大师梁明玉和她的作品。 上游新闻记者 邹飞 摄
在梁明玉眼中,服装应该是有生命的。
从1986年,用借来的缝纫机做出第一件衣服起,她就源源不断地为服装注入鲜活的生命。在位于渝北区服装城的工作室里,梁明玉穿一件十多年前自己设计、现在看来仍大方得体的石榴花图案长裙,长发随意挽成一个髻,正专注地设计一件新作品。爱犬大白熊“雪雪”乖乖趴在她的脚边。
这一刻,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西南大学教授、重庆市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北京奥运会主创设计师……一切闪耀的头衔仿佛都不存在了,她始终是那个保持初心、热爱艺术的重庆妹子。
校园里第一个穿“布拉吉”的女孩
1980年的西南师范大学,一个明眸皓齿的女孩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是全校第一个穿“布拉吉”的女生,还是自己设计、缝制的“布拉吉”!
“布拉吉”是俄语连衣裙的译音,从前苏联传入后,掀起一股风潮,深受中国女性喜爱。不过,要做一件布拉吉比较费布,还要露出脚踝和一截小腿,经济和观念两方面的原因,让很多女性停下了追逐美丽的脚步。
改革开放后,束缚消失了,爱美之心重新萌发,梁明玉穿起亲手缝制的“布拉吉”,轻盈地走在校园里,长裙摇曳。
之前是小学美术老师的梁明玉凭着对美的独特见解,敲开了艺术之门。一个摸索着自学画画的女孩,在美术院校接受了系统训练,逐渐培养起对艺术更高的表达和追求,走上了设计之路。
借来缝纫机参加服装大赛
梁明玉真正走上服装设计道路,始于参加首届“天府之国服装设计大赛”。1986年,四川省第一次举行服装设计竞赛,梁明玉当时是一位独立画家,此前并未涉足服装设计。
当时大家的衣着款式和色调普遍单一,为什么不设计出更美观的衣服呢?她无意中看到报纸上的报名信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按自己的想法画了五张设计图。当年,缝纫机还是奢侈品,家里没有,她便找邻居借来了缝纫机,踩上一整天,做出了服装,寄往组委会。结果五件作品全部入围。经过激烈角逐,梁明玉的作品获得了二等奖,只比一等奖少了0.1分。“当时心里还挺不服气,不管从立意还是裁剪上,我的作品应该都强于一等奖!”回忆起往事,梁明玉忍不住笑了起来,“从此掉进了服装设计的‘深渊’,不可自拔”。
那段时间,她参加各种服装设计大赛,捧回了不计其数的奖牌。但渐渐感觉有点不对劲。“一些选手会去打听评委是谁,让作品迎合评委的口味。”发现比赛有些变味后,她决定放弃参赛,走自己的独立艺术道路。
此后好几年,她都在家里自己做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把服装当成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来做!”
那时,欧洲的高级服装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不可企及的梦。当时梁明玉就在想,为什么不能把咱们中国自己的服装推向国际呢?
逛新华路钻研裁剪方法
当时重庆的裁缝店多散布于街头巷尾,但谈不上设计感,都是按照传统方法剪裁,虽然尺寸没问题,但穿上身,总觉得有一点不合身。
是哪里出问题了呢?梁明玉常常在思索这个问题。
她喜欢逛新华路。当时的新华路,可是重庆“潮人”聚集的一条街,很多专卖国外二手“潮品”的摊位。她买来日本、意大利的西装、外套,回家把线一点点拆了,研究内部结构,“这种剪裁方式很修身,而给我们同样的尺寸,做出来效果却不一样,看起来挤。”
后来,梁明玉到法国学习后才知道,这种剪裁方法叫做立裁。先是在人模上造型,再拿到平面上找点,做出来的衣服非常合体修身。
就这样,梁明玉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裁剪手法,再结合中国优秀传统风格,将艺术性赋予服装设计。
梁明玉一直坚信,服装设计如果只讲求技术,哪怕一分一厘都没有偏差,一针一条线都挑不出毛病,也只会做出一件缺乏灵魂的衣服,挂在墙上显呆板,甚至不能让人产生试穿的欲望。
在她看来,服装是艺术的一种语言。服装人一定要把自己的理解和情绪融入其中,赐予服装新的生命,做出来的衣服才会显得有灵气和活力。
作为一名画家,她具备深厚的中国审美意识和文化基础,但服装这种艺术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事物,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因此梁明玉经常到农村采风,找到传统的染料,用精湛的手工艺,打造独特的、有生命力的服装。
在她的服装设计中,贯穿着她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的思考。
“骆驼为什么要哭泣?”
上世纪90年代初,重庆一家服装厂找到梁明玉合作,签约一年,梁明玉也成为我市最早一批走向市场化的设计师。梁明玉认为,即使是设计商品,也需要艺术做支撑,用艺术的观念,将形态和空间结合在一起。
梁明玉特别喜欢看三毛的小说,欣赏那样真性情的人生。当年三毛刚去世,她设计了一个“怀念三毛”系列,把三毛的性格融入服装,每件衣服都以三毛作品命名。比如“哭泣的骆驼”,是一颗红色眼泪点缀在纯白色衣服上,非常大方、漂亮。只是厂长有点纳闷,他好奇地问,“骆驼笑就笑嘛,为什么要哭呢?”
这种大胆的服装理念,虽然超越了当时的普通受众认知,却也出其不意地在市场上大获好评。
接着,她从中国传统民族服饰中寻找灵感,创作出“南国魂”系列作品,将西南少数民族蓝印花元素渗透到服装里,风格大气磅礴,色彩高雅古朴,商周鼎彝、图腾纹饰、汉袍秦襟贯穿其中。既展现了中国服饰文化精髓,又融入国际时尚设计风格和理念,完美诠释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当时重庆最高档的扬子江饭店,有一支充满中国民族元素的服装队,每周表演一次,这就是梁明玉组建的“东方服装队”,专门展示她设计的艺术服装。作为感谢,酒店老总将大堂一侧一个落满阳光的小小玻璃房给了梁明玉作为服装陈列店,挂满棉质和真丝衣服,特别受当时来重庆旅游的外国友人喜爱。
1991年的四川省服装节,轻纺局组织了重庆的若干支模特队,形成声势浩大的重庆服装团队,梁明玉设计了名为“山城火焰”的出场服,让来自重庆的模特成为服装节亮点。
震撼全国的个人服装秀
几年内,梁明玉设计了一百多套艺术服装。1992年11月27日,在先生牟群和好友支持下,梁明玉在北京饭店宴会厅推出了首场服装艺术晚会。主办方为中国日报、中国服装设计研究中心、中国文联、中国艺术研究院四家重量级文化机构,中国服装界大佬们都到场了,还有70多家中外媒体聚焦,只为展示这一名重庆女子设计的服装。
在崔健的摇滚乐伴奏下,模特们身穿梁明玉设计的具有中国元素的服装一一亮相。风格大胆前卫,充满了时代感,在场的人都看呆了。当时服装发布会尚属于新鲜事物,而梁明玉大胆跨界,用时装的语言表达人生,在国内属于首次尝试,立刻在北京乃至全国引发了轰动,成为街头巷尾讨论的热点。一夜之间,中国服装界都知道了重庆有这么一位出色的设计师。
接着,梁明玉受邀担任第七届全运会服装总监和总设计。她说服了导演,将体育服装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创意,给业界留下了深刻印象。接下来,她又相继担任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服装总监和总设计、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闭幕式主创设计师。
最让梁明玉难忘的,还是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服装主创设计师。
“这是我设计生涯中非常特别的一段,对我而言是一次大的锻炼和提升。”在这样国际平台上,集中了中外最优秀的设计师。而奥组委的口号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每一个设计师的才华,都必须服从这个原则。
往往是设计组连续一周白天黑夜颠倒的忙碌后,设计方案被全部推翻,又重新开始。设计组中只有梁明玉一人是女性,但不会因此就减少一点工作量。她和所有人一样,都在超负荷工作,心里想的只是为国争光。
如今,奥组委颁发的“先进个人”奖状还安静地放在工作室会客厅里,见证了那一段难忘的日子。
个人品牌受到重庆女性追捧
1999年,梁明玉在女人广场开了一家店。没有约束,更放松,在这种状态下设计出来的服装被爱美的重庆女性争相收藏。接着,她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品牌“纸鸢”。
这时,重庆女性已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商品,更加青睐个性化的服装。在她店里,装饰是原生态的木头桩,陈列台是手工编的筐子,跟商场里带商业感的气息拉开了距离。
夏天,她设计出清爽的带白色绣花、蒙纱的衣裙,如阳光映衬下的云朵,冬天则是如皑皑白雪一般的印花白棉袄。年轻人喜欢新事物,卖得很好,很快开到了十多家。此后,国内自创的品牌和引进的国际时装品牌越来越多,吊牌的规范、商品的陈列,都越来越讲究和专业化。
在梁明玉看来,重庆人性格比较开朗,有很强包容性,容易接受新潮的时尚信息,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重庆人的穿着一直都走在潮流前端,最新鲜、最前卫的风格,在重庆街头都能看到。重庆时尚的演变,正是思想解放、追求新事物的呈现。今天,置身重庆街头,如同在巴黎、纽约、米兰街头,人们的穿着也都相差无几。
同时,服装与穿衣人自身的文化气质、言语谈吐、整体的状态也有关。梁明玉希望,重庆妹子能够更好地穿出自身文化涵养所带来的韵味和气度。
专注环保和人类问题
上周,在梁明玉的工作室里,是堆积如山的牛仔裤,她正忙着做一件新作品。她一直关注野生动物的保护。2015年,她跟随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前往非洲,用艺术创作表达她崇尚自然、热爱生命的理念。
虽然大家都爱穿牛仔裤,但实际上牛仔布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巨大危害,而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牛仔裤生产基地。于是,她打算用收集起来的成百上千件废旧牛仔服装,制作一件独特的艺术品,呼吁人们不再购买牛仔服饰,让更多人关注地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三十多年的服装设计生涯,梁明玉感觉自己的胸怀更开阔,不是仅仅考虑个人,更是要用服装语言表达艺术,思考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和地球的问题。
梁明玉认为,现在处于一个巨变的时代,接下来,她的设计主要以环保观念、废物利用、综合材料、高科技手段等来关注人类的现实和未来命运发展。
她知道,在历史长河中,可能自己所做的这些努力很微小,但正如自己的名字“玉”一样,温润却坚硬,散发着无穷的光芒。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纪文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