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一个严寒的周日,39岁的奉节县鹤峰乡观斗村4组村民黄林权又一次在家门口看到了奉节县人民医院工会主席、副主任医师王锦龙。
王是黄的签约家庭医生,这一次,他前来了解其恢复情况,检查身体,并为他送来新买的食用油。
“你不仅是我的医疗扶贫签约医生,更是我的恩人啊!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你帮的忙,”黄林权拉着王锦龙的手坐下,“这次手术后,我感觉病好很多了。”
2014年8月,在广东打工的黄林权经常感觉“有东西在脑袋里跳来跳去的”,摇晃脑袋“就有声音”。他前往医院,医生发现他患有右侧枕叶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性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等疾病。从此,他回到家乡,开始艰难而漫长的求医之路。
也就在这一年,奉节县吹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其中一项举措是医务人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这项制度让奉节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此前素昧平生的青年医生王锦龙和贫困患者黄林权由此结缘,提供签约医疗服务。
今年9月,黄林权在王锦龙等医生的建议下,准备去往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大约需要10万元。
在奉节,重病贫困患者有低保政策兜底、大病医疗救助、残疾人优惠政策扶持、扶贫资金帮扶等多项政策“多合一”叠加,最终的自费部分将低于10%。截至目前,奉节已经有6.34万人次获得2.91亿元的救助,建卡贫困患者的平均自付比例低至6.55%。这意味着,黄不需要自己花太多钱就能治病。
可是,积蓄无几的他需要先行垫付相关的费用,出院结算后才能去申请救助。他四处借钱,能想的办法都想了,甚至用上了月息两分的民间借贷,可还是不够——对于这样一名重病的贫困单身汉,乡亲们虽然同情,却不敢放心地借钱给他。
10月21日,王锦龙利用周日前往探视,询问他去重庆就医的准备情况时,他小心翼翼地说出自己实在没法凑足剩余的两万多元的窘迫际遇。
王锦龙二话不说,当场就用手机银行向他转账3万元,“我借给你,不要一分钱利息,你只管放心去治,国家救助到位后,你有时间再还我就行了。”
黄林权第二天便踏上了去往重庆的路。10月24日,他顺利入院,接受了手术治疗;11月3日出院,开始拥抱新的希望。
“医院总计花费了85275元,住院结算时退了43921元,回到奉节,又补助了几万元,我自己没花什么钱,我真心感谢党的好政策,” 黄林权说,“我也非常感谢王医生,如果当初他不借钱给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也没办法享受党的好政策。”
和黄林权同一社的丁家安曾经做过股骨手术,同样和王锦龙“签约”接受医疗服务。经常性的探视和交流让两人成了忘年交。
老伴在县城带孙子,老人独自在家经营着5亩脐橙和柑桔,因为位置较为偏远,交通相对不便,贩子不愿意舍近求远前来收购,时常以交通为由压价,让老人备感郁闷却无可奈何。
去年,王锦龙前来探视时,老人闲聊中无意说出了自己的烦恼,王锦龙当场按市场价购买了1万多元的脐橙,自己食用部分,剩余的以原价转给有需要的亲友。
“我不做微商,不赚一分钱差价,亲友们买的不仅是口感很好的一个水果,也是老人的劳动能按市场价公平交易的一份尊严。”他说,“做扶贫,当然要做好本职范围内的医疗服务,我还希望能给他们以‘诚实劳动就能改变命运’的信心。”
“医生如果能在开处方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更多心理上的指导,对病患者来说,将是莫大的安慰和帮助,”王锦龙说,自己投身医疗扶贫事业之后,也希望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往前再迈一步,让贫困乡亲感受到更多温暖,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心。
正是秉承这种善念,他经常为贫困户医疗服务对象“多管闲事”,66岁的代胜英年轻时曾挖出一条渠引来山泉,解决吃水问题,去年,其他村民挖断了她的水渠,导致她用水不便。王锦龙利用各种渠道为她呼吁,而今,她的吃水问题得到了完美解决。
王锦龙并非一个人在独行,大批医生和他一样,用自己的医术为贫困乡亲治病,用爱心为其点亮新的希望。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奉节县,正在实施老百姓交口称赞的全面医疗救助。截至今年7月底,奉节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5877户137949人,他们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
王锦龙和其他8051名帮扶责任人一道,“干部到户见面到人、宣传到户引导到人、政策到户落实到人、问题到户解决到人、产业到户收入到人、帮扶到户志智到人、环境到户文明到人、效果到户满意到人”,竭尽所能实现常态化走访帮扶,努力实现奉节的“脱贫摘帽”。“我会努力替乡亲们医治身体的疾病,还替他们拨开心里的阴云。奉节是中国唯一的‘中华诗城’,我希望,这里不仅有千古诗歌名篇,人们还能真正拥有诗意的生活,健康地展望梦想中的远方。”王锦龙说。
通讯员 王兴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