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城重庆让南开血脉延续,《有个学校叫南开》央视开播,第五集讲述南开重庆情缘
12-20 07:34:52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牛翁

叶谦吉教授

3_副本.jpg

“大江东去我西来,北地愁云何日开。盼到蜀中寻乐土,为酬素志育英才。”1935年冬,教育家张伯苓在来渝考察的长江江轮上心事重重,以诗明志。此时距离天津沦陷尚有两年,张伯苓却早早决定来渝选址,以备天津南开中学南迁。

“南迁”是南开校史上浓墨重彩的华章,也是央视纪录片频道六集纪录片《有个学校叫南开》里着重叙写的一集。该片18日首播后反响热烈,将于22日(本周五)播出的《南迁》尤其令重庆观众期待。“没有重庆,南开的历史或将改写。”总导演祖光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南迁》既是对南开历史的记录,也是对英雄之城重庆的致敬。

弦歌不辍让血脉延续

从历史发展大视野出发,《有个学校叫南开》把南开学校放在百年中国艰难坎坷的特定环境中,借南开校史折射百年中国史,展现了以张伯苓为代表的南开先贤,为了教育理想和救国梦不懈奋斗的历史画卷。

1937年-1945年,南迁重庆是南开历史上一段筚路蓝缕的传奇。“死神将重庆锁定,毁于战火的南开在山城得以重生……”《南迁》预告片开头,日寇战机飞临渝中半岛上空,战火弥漫中,命运交织的重庆与南开迎来最严峻的考验。

“可以说是重庆延续了南开血脉。”祖光感慨,这个结论让他们团队在持续两年多的创作中一直对重庆心怀敬意,“光是前期调研、挖掘材料、研判、筛选、提炼这些开拍前的工作,就进行了一年半之久,节目组自己买来的相关书籍至少有一吨重,大量史料证明,重庆之于南开的重要意义”。

祖光说,在这部只有六集的纪录片里要拿出整整一集的篇幅记录南迁,“重庆那时是战时首都,是整个东亚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心,重庆接纳了天津逃难而来的师生,他们是张伯苓先生教育思想的传承者,南开精神在此得到认同并发扬光大,弦歌不辍,如果没有重庆南开,抗战后南开能否在天津顺利复校,这很难说。”

百岁人瑞追忆南开情

《南迁》部分的拍摄工作是2016年夏天完成的。祖光介绍,内容主要涉及三部分:南开校园风貌和校史馆、重庆老街巷与抗战环境还原,以及对南开人物的拍摄。“一共访谈了十来位南开校友,最让我难忘也最最难过的是,两位老先生没能等到片子播放便离世了。”

今年2月,108岁高龄去世的叶谦吉教授,是《南迁》采访的最年长者。叶老是我国生态农业奠基人,曾参与创建原西南农业大学。他1936年起入住津南村,1939年与重庆南开校长喻传鉴之女喻娴文喜结连理,与南开的缘分绵延了80年。

“我们慕名而去拜访,走进叶老的院子,只见绿树红花满园,好像世外桃源,别有洞天。”祖光回忆,第一次上门时老人家在喝咖啡,那是他每天上午十点的习惯,据说在美国留学时养成的。

“他的听力和表达不太好了,但非常客气,我们在家里和院子里拍摄,还拍了两次保姆推着他在校园里转转,对南开的一草一木老人家充满深情。”最令祖光感动的是。叶老在采访中多次提到爱人喻娴文,“他说跟她结婚是最幸福的事,多希望能替她忍受病痛。后来我们才从家人处得知,叶老去年身体已经很糟,我们去那阵刚好是他最后一段硬朗的日子,大概冥冥注定要跟南开续完最后的缘分。”

今年8月,以95岁高龄去世的重庆新闻界耆宿牛翁,则是张伯苓1936年创办重庆南开中学前身南渝中学的第一班学生。“牛老本名杨钟岫,当时也是一个文青,他深情回忆了求学南开的情景,16岁时邹韬奋来重庆演讲盛况空前,当时是南开学生的他亲历了‘邹韬奋旋风’,他挤在听演讲的人群中,心中热血沸腾。”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赵欣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